首页 > 中医保健 > 注意:四类男人最好不要晚育

注意:四类男人最好不要晚育

浏览: 作者:佚名 时间:2018-3-15

  随着人们接受教育的年限变长,工作压力增大,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晚婚晚育。晚婚晚育虽能创造更优越的经济生活条件去培养后代,却弥补不了一个硬伤,那就是年龄越大,生育能力越差。对 男性 而言, 精子 质量会随着年龄增长逐渐下降,尤其具备以下特征的男性,更不适合晚育。
   四类男性不宜晚育
   1.生殖系统感染患者
  患有附睾炎、睾丸炎、 前列腺 炎等生殖系统炎症的患者,应该积极考虑早育。泌尿生殖系感染,特别是淋病或结核引起的输精管道阻塞,以及附睾炎、睾丸炎引起的睾丸萎缩,都可导致男性不育。对于有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史、性乱史及结核病史的患者,一定要及时 治疗 ,尽早生育。
   2.精索静脉曲张患者
  精索静脉曲张是导致男性不育的一大原因,多见于青壮年,发病率占正常男性人群的10%~15%,占男性不育发病率的9%~41%。这是一种血管性 疾病 ,通常没有明显的 临床 症状 ,少数患者会出现站立时阴囊肿胀,局部有坠胀疼痛感,并向下腹部、腹股沟区或后腰部放射的症状,劳累或久站后症状加重,平卧休息后症状减轻或消失。
  曲张会让阴囊的血液滞留,导致睾丸温度过高,对睾丸有害的物质累积。时间久了,就会造成精子质量降低,影响生育能力。
   3. 体检 时发现 精液 质量差的人群
  有些人在做精液 检查 时,无意间发现精液质量差,虽然可能还没有生育打算,或者压根还没有女朋友,但这类人应该密切观察精子质量,同时增加体育锻炼,并尽早结婚生育。
   4.工作性质对生育有影响的人群
  从事特殊行业的人员,如长期接受较大辐射量的放射科大夫、核电站工作人员等需要尽早生育。因为男性的生精细胞对辐射异常敏感,长期接受大量的辐射会损伤生精细胞,并可能增加精子畸形率。
  此外,长期接触有毒害物品的人群,如农药厂、重金属厂的工人等,会因长期接触农药和重金属等有毒物,导致农药中的敌敌畏、DDT,重金属中的铅、汞等有害物质在体内累积,直接降低精子的密度和活力,有的还可能直接损伤睾丸。这些人应在工作中保护好自己,最好在参加工作之前或者初期就完成生育,尽量不要晚育。
  另外,伴侣年龄较大的男性,也应该早育,因为35岁以上孕妇发生流产、早产、死胎及各种妊娠并发症的风险会明显增加。
   男人生育注意这几件事
   1.父母年龄影响孩子发育
  遗传学的研究表明母亲年龄过小,自身尚未完全发育成熟,对孩子的发育肯定会有不良的影响,但是母亲年龄也不宜过大,胎儿智力发育障碍的发生率就会增加,有可能造成智力低下和其他神经系统发育异常。
  男子年龄过大,精子的活力会减退,胎儿各种疾病的发生率亦会相对增大,如精子异常,受孕后容易发生流产、早产和婴儿先天畸形,还会发生软骨发育不全、先天性耳聋和先天性心脏病等。
   2.35岁是男人精子的分水岭
  美国科学家已发现,35岁是男性精子质量的一道分水岭。精子虽然不会随着男人的年龄增长而衰老,密度也不会下降,但是精子出现变异的比例大大增加,这也就是说,人一旦上了年纪,精子的活力能力明显下降,畸形的精子数量也会逐渐增加。另一方面,男子一旦过了35岁,体内的雄性激素则会开始呈现衰减,有专家曾计算过,平均每过一年其睾丸激素的分泌量就下降1%。
  所以,这也能证明,男人其实也是有生殖生物钟的,只是男人的生殖“生物钟”弹性比女人稍大罢了。
   3.男人的年龄越高 妻子更易流产
  研究人员就曾经对1.2万多对夫妇的精子样本进行研究,研究得出,男方超过40岁,女方流产的概率约为35%;男方不到30岁,女方流产的概率约为10%到15%。因此,说明男性的年龄对女性的生育有直接影响。研究人员推测,可能与男性的年龄增大容易导致精子的脱氧核糖核酸出现断裂、衰退有一定的关系。
   4.男人35岁前生的小孩最优秀
  研究成果表明,年龄在30~35岁的男人所生育的后代是最优秀的。而摩里士则说道,男性精子素质在30岁时达到高峰,然后能持续5年的高质量。
  男人的年龄跟孩子的智力也有一定的关系,男性在30-35岁出生的小孩智力最高最聪明,因为这时精子的活力最好,有最强的生命力。而过了35岁,素质就呈现了下降的趋势。
   5.父亲年龄越大 孩子更易患心脏病
  据报道:35岁以上的父亲亲生的孩子体重较轻,胆固醇水平会更高。
  而男人的年龄跟孩子的身高也存在一定的关系。有研究结果显示,与30岁以下的父亲所生的孩子相比,31岁以上父亲的孩子平均身高要高出2厘米;35岁以上父亲的孩子体质指数更低,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要高出21%。低密度脂蛋白含量较高会增加人们患心脏病的风险。
  我们具有生育子女的能力,当然也要给他们一个健康的身体,让他们平安的长大。把握最佳的生育年龄对孩子最负责任的表现。
(责任编辑:苏娇蓉)
    打印本页    关闭窗口  
上一篇:戒躁戒言 蒋介石养生秘诀有五戒
下一篇:肝不好容易喝醉 中医保肝护肝有 ..
最新图文
热门标签

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8 民间偏方网
站长联系:vipyouxiang@126.com
注: 本站内容全部取材于网络信息或网友上传,如有雷同或版权问题,请通知本站,本站将立即处理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