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民间传说 > 唐代女诗人李季兰的生平简介 她最后的结局到底是被杀还是失踪?

唐代女诗人李季兰的生平简介 她最后的结局到底是被杀还是失踪?

浏览: 作者:佚名
  安史之乱爆发以后,京城长安所有人都在往外逃,包括皇帝唐玄宗,但是却有一位小女子依然朝着长安的方向前行,她就是李季兰,唐朝道姑、女诗人,人称“风情女子”。
  李季兰原名李冶,字季兰,生于唐玄宗开元初年,年幼的时候住在四川三峡地区。据《唐才子传》记载,李季兰小的时候就“美姿容,神情萧散,专心翰墨,善弹琴,尤工格律”,活脱脱一小才女。唐朝思想开放,不讲究什么女子无才便是德,李季兰的父亲对于小女儿的聪慧格外自豪,常常带着李季兰出门炫耀。
  李季兰六岁时,父亲见庭院中的蔷薇花开得茂盛,又有朋友在家作客,又起了炫耀女儿的心思,便让李季兰当场作一首名为《蔷薇》的诗。只不过,这一次她作出来的诗却令父亲感到不喜,竟当场训斥了她。原来这首诗的最后两句是“经时未架却,心绪乱纵横”,其父认为李季兰小小年纪就知道待嫁女子会乱了心绪,长大以后恐怕会成为失行的妇人,便把李季兰送到玉真观出家,当起了小道姑。
  就这样,李季兰在道观过上了很多年的清修静养的生活。她幼时便显露出惊人的美貌,长到十六岁的时候,已然是一位娇俏少女了。再加上她自小就比同龄人成熟许多,六岁便能写出待嫁之女的心情,因此她也是位多情的女子。才华出众、美丽娇艳、性格开朗,这样的女子天生就有异性缘,与她交往的皆是当时的名士朱放、皎然、崔焕、肖叔子、陆羽、阎士和等人。
  李季兰就像脱缰的马儿,向往自由自在的生活,父亲也管不了她,或者根本不想管了,总之李季兰就这样与这些人来往,她的名气也越来越大,大诗人刘长卿甚至称赞她为“女中诗豪”!说到这个刘长卿,他和李季兰还有过一段不甚愉快的过往呢。李季兰知道刘长卿有疝气,就引用陶渊明的诗开他的玩笑“山气日夕佳”,而刘长卿也以陶渊明之诗对了一句“众鸟欣有托”,意思就是就算我有疝气,也轮不到一个女子来说道,李季兰的玩笑开得有些过头了,这就是她父亲之前断言的“失行”之举,最后李季兰也正是因为失行而丢掉了性命的,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。
  天宝年间,唐玄宗听说了李季兰的诗才,便下令召见她。李季兰得知以后不但不开心,反而很惆怅,她自作多情的以为唐玄宗对她有情,还写了一首诗“无才多病分龙钟,不料虚名达九重;仰愧弹冠上华发,多惭拂镜理衰容。驰心北阙随芳草,极目南山望归峰;桂树不能留野客,沙鸥出浦漫相峰。”她想表达的其实就是自己现在四十多岁了,都老了,她以为玄宗喜欢她,实际上玄宗只是欣赏她的才华而已,尴了个尬!
  伤感完了李季兰就启程前往长安,不巧的是,长安这会儿乱的不行,安史之乱爆发以后,玄宗带着贵妃和儿孙们就逃离长安了。李季兰没能如愿见到玄宗,从此下落不明。但是也有说法称李季兰是被唐德宗杀死的,因为泾原兵变的时候,大将朱泚自立为帝,这李季兰竟然还与那朱泚牵扯不清。所以平定叛乱后,李季兰就被当做朱泚的余党被抓了起来,德宗责怪她不辨忠奸与贼人相处,将其处决了。
  安史之乱爆发以后,京城长安所有人都在往外逃,包括皇帝唐玄宗,但是却有一位小女子依然朝着长安的方向前行,她就是李季兰,唐朝道姑、女诗人,人称“风情女子”。
  李季兰原名李冶,字季兰,生于唐玄宗开元初年,年幼的时候住在四川三峡地区。据《唐才子传》记载,李季兰小的时候就“美姿容,神情萧散,专心翰墨,善弹琴,尤工格律”,活脱脱一小才女。唐朝思想开放,不讲究什么女子无才便是德,李季兰的父亲对于小女儿的聪慧格外自豪,常常带着李季兰出门炫耀。
  李季兰六岁时,父亲见庭院中的蔷薇花开得茂盛,又有朋友在家作客,又起了炫耀女儿的心思,便让李季兰当场作一首名为《蔷薇》的诗。只不过,这一次她作出来的诗却令父亲感到不喜,竟当场训斥了她。原来这首诗的最后两句是“经时未架却,心绪乱纵横”,其父认为李季兰小小年纪就知道待嫁女子会乱了心绪,长大以后恐怕会成为失行的妇人,便把李季兰送到玉真观出家,当起了小道姑。
  就这样,李季兰在道观过上了很多年的清修静养的生活。她幼时便显露出惊人的美貌,长到十六岁的时候,已然是一位娇俏少女了。再加上她自小就比同龄人成熟许多,六岁便能写出待嫁之女的心情,因此她也是位多情的女子。才华出众、美丽娇艳、性格开朗,这样的女子天生就有异性缘,与她交往的皆是当时的名士朱放、皎然、崔焕、肖叔子、陆羽、阎士和等人。
  李季兰就像脱缰的马儿,向往自由自在的生活,父亲也管不了她,或者根本不想管了,总之李季兰就这样与这些人来往,她的名气也越来越大,大诗人刘长卿甚至称赞她为“女中诗豪”!说到这个刘长卿,他和李季兰还有过一段不甚愉快的过往呢。李季兰知道刘长卿有疝气,就引用陶渊明的诗开他的玩笑“山气日夕佳”,而刘长卿也以陶渊明之诗对了一句“众鸟欣有托”,意思就是就算我有疝气,也轮不到一个女子来说道,李季兰的玩笑开得有些过头了,这就是她父亲之前断言的“失行”之举,最后李季兰也正是因为失行而丢掉了性命的,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。
  天宝年间,唐玄宗听说了李季兰的诗才,便下令召见她。李季兰得知以后不但不开心,反而很惆怅,她自作多情的以为唐玄宗对她有情,还写了一首诗“无才多病分龙钟,不料虚名达九重;仰愧弹冠上华发,多惭拂镜理衰容。驰心北阙随芳草,极目南山望归峰;桂树不能留野客,沙鸥出浦漫相峰。”她想表达的其实就是自己现在四十多岁了,都老了,她以为玄宗喜欢她,实际上玄宗只是欣赏她的才华而已,尴了个尬!
  伤感完了李季兰就启程前往长安,不巧的是,长安这会儿乱的不行,安史之乱爆发以后,玄宗带着贵妃和儿孙们就逃离长安了。李季兰没能如愿见到玄宗,从此下落不明。但是也有说法称李季兰是被唐德宗杀死的,因为泾原兵变的时候,大将朱泚自立为帝,这李季兰竟然还与那朱泚牵扯不清。所以平定叛乱后,李季兰就被当做朱泚的余党被抓了起来,德宗责怪她不辨忠奸与贼人相处,将其处决了。
  李群玉是唐代著名的诗人,他曾进京向皇帝进献自己所写的诗歌,总共有三百篇,唐宣宗看完了以后大为惊叹,又是赏赐宝物又是授予官职,对李群玉好得不得了,只不过李群玉只入朝3年便辞官归乡了。
  澧州是李群玉的故乡,他自幼在这里长大,对这里有很深的感情。有一年,澧州遭遇洪灾,农作物全毁了,百姓们都吃不上饭了,还要头疼每年必须上交朝廷的官税钱粮,人人自危。李群玉知道故乡的灾情以后,着急得不行,听说皇帝要来澧州巡查,他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。
  等皇帝来了澧州,李群玉就悄悄钻进厕所,用蜜粮写了“湖南澧州钱粮可免”八个字,苍蝇闻着味道纷纷凑拢上去,皇帝上厕所的时候,就看到了苍蝇拼成的这八个字,可能是头一次见到苍蝇排字,皇帝太吃惊了,不自觉地就把这句话念了一遍。当时李群玉就等候在厕所外面,皇帝刚念完,他就立刻当做“圣旨”传了下去。后来,皇帝也没有怪罪李群玉,他还以为这是天意呢!澧州百姓从此不用交赋税粮食,都松了一口气。
  李群玉为家乡人民做了很多好事,在民众心中的声望很高,李群玉死后,大家就想着一定要给大恩人选一个好的葬地,保佑所有澧州人,于是就请来了风水先生。风水先生道行很高,他看了很多地方以后,选定了澧州城东两里多的澧水河滩,把李群玉葬在这里。下葬那天,风水先生念了一段话:“贵人葬滩前,澧州风水现,五里三进士,隔河两状元,还有三斗六长芝麻官哩!”当天夜里,好多人都说自己在李群玉的坟墓边看到了一对金鸭子,都认为他们给李群玉找了一块风水 宝地,还把这里的地名改为了金鸭滩。
  说来也神奇,自从把李群玉下葬到这块风水宝地以后,澧州人民的生活的确变好了很多,他们更加信服李群玉死后也在保佑大家。后来,朝廷派了一位白大人下到湖南、湖北巡视,这位大人就和李群玉的墓犟上了!
  白大人是解元出身,湖北人士,巡视湖南之前他回了一趟老家看望老母亲,谁知老母亲听说他还要去湖南以后,立刻激动的抓着他的手叮嘱,让他一定要去澧州的李群玉坟头磕三个响头!白大人问为什么,他娘就告诉他:“没有李群玉就没有你!”原来,白大人的母亲很年轻便成了寡妇,她想生一个孩子传后,就看上了进京赶考的十八岁的李群玉。但是李群玉并没有对她无礼,而是提笔写下了“过脉”二字,把字条递给了小寡妇,还在她的手心拍了几下。
  李群玉走后,小寡妇就怀孕了,生的孩子便是白大人。因此,民间就有那句男人不能摸女人手心的话。
  白大人来到澧州以后,并没有听从母亲的话去祭拜李群玉,结果他刚准备下轿子,一阵邪风就刮走了他的轿顶,他还看见李群玉的坟墓方向出现了一首金光闪闪的诗:“白大人白了白,白得不明白,虽是白家子,实为李家脉。”白大人气愤得不行,立刻下令在金鸭滩的上游修一个文良制,打算“修起文良制,治死金鸭滩”。文良制建成以后,澧州百姓的日子就越过越差了。
  明朝末年,大家日子简直过不下去了,就提出了要修宝塔、镇河妖,截住金鸭滩的风水,让百姓重新过上好日子。修了三层宝塔,人们因吃不上饭而停工,清朝时期才把这工作捡起来完成了,这座宝塔就是“蜚云塔”。
  钟馗是中国古代传说中能驱鬼邪的冥府神。最早的记载是在唐卢肇的《唐逸史》中。
  开元年间,唐玄宗在病期偶然做了一梦,梦见小鬼盗走了玉笛和杨贵妃的香囊,还要攻击玄宗,玄宗正想派武士迎战,结果一只大鬼突然闯入大殿,剜出小鬼眼珠后把它一口吃了。只见这大鬼蓬发虬髯,穿着蓝色袍子,又丑又凶。这大鬼毕竟救了唐玄宗一命,玄宗问大鬼是谁?大鬼自称是终南山进士钟馗,曾在唐高祖在位的武德年间赴京赶考,却屡屡不中武举。后来他知道自己不中的原因竟然是皇帝嫌弃自己长相丑陋,故意不批准,羞愤至极,回到家乡就一头撞死了。
  高祖听说此事后,赐给钟馗绿袍安葬,钟馗心中感激,便发誓要为大唐除掉所有的妖邪鬼魅。
  唐玄宗醒来以后,神清气爽,病也不治而愈,他觉得这都是钟馗的功劳,就召令画师吴道子进宫,他口述钟馗容貌衣着,命其画出钟馗图。图成以后,玄宗亲自写下:“灵祗应梦,厥疾全瘳,烈士除妖,实须称奖;因图异状,颁显有司,岁暮驱除,可宜遍识,以祛邪魅,益静妖氛。仍告天下,悉令知委。”随即将此图交给有司印刷,在全国发布,让天下人都知道钟馗的神威。
  从此以后,唐代就有了皇帝赐给大臣钟馗画像当新年礼物的惯例,宰相张说和刘禹锡都有谢赐钟馗图和历日表的作品传世,证实了赠图一事。
  可是,有人认为,钟馗这个名字又不是唐朝才有的,在唐代之前也有人叫做钟馗啊,玄宗梦中的钟馗就是唐初的钟馗吗?会不会他记错了?
  北宋年间,金陵上元县曾发现一处古冢,墓主人是南朝宋征西将军宗悫之母郑夫人,根据碑文可知,宗悫的妹妹就叫钟馗。另外,后魏有李钟馗,隋朝有杨钟馗、乔钟馗,这些人的名字可是留在了史书上的,还不说那些没有留下生平事迹的“钟馗”们呢!
  因此,有说法称钟馗的原型可能是北朝人尧暄,尧暄本名钟葵,字辟邪,“葵”和“馗”同音,再加上他的字还是“辟邪”,那钟馗能捉鬼的事就不是空穴来风了。而且,据史料记载,这个尧暄“容貌美丽”,聪慧过人。
  另外也有说法称钟馗最早的原型其实是商朝成汤王的右相伊尹。伊尹本是奴隶,但他聪明伶俐,辅助成汤称帝有大功,被任为右相,治国很有方略。据说,成汤死后,将儿子太甲托付给伊尹,伊尹见太甲不务正业,就把太甲打发去守陵,年满三年才被放回来。太甲心中有怨,遂报复杀伊尹,所以伊尹才会在死后化为恶鬼,形象才会那么吓人!但是伊尹毕竟是当过宰相的人,他的才华是不能抹灭的,所以钟馗的形象就是才高八斗,相貌奇丑。
  在民间,钟馗有很高的名气,可以说是人人皆知,还有很多关于钟馗的传奇故事,有兴趣的可以去了解,中国的“鬼神文化”还是很有意思的。
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8 草根星空_民间偏方网京ICP备13007654号-1
站长联系:vipyouxiang@126.com
注: 本站内容全部取材于网络信息或网友上传,如有雷同或版权问题,请通知本站,本站将立即处理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