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民间传说 > 庞统怎么死的?庞统真的长的丑吗?

庞统怎么死的?庞统真的长的丑吗?

浏览: 作者:佚名

  诸葛亮是三国著名军事家和政治家,他辅佐刘备三分天下,建立蜀国,鞠躬尽瘁死而后已,一直为后人称道。历史上有这么一个人,与诸葛亮齐名,但是却因为长的丑被埋没,此人就是庞统。
  诸葛亮称卧龙,而庞统则为“凤雏”,龙凤相得可安天下。徐庶当初在给刘备推荐人才的时候,就说过:“卧龙凤雏,得一可安天下!”
  《三国演义》中说,庞统当初在周瑜麾下效力,后来周瑜去世,庞统于是被分别推荐到孙权和刘备阵营。尽管底下谋士对庞统推崇备至,但是孙权看见庞统,却因为庞统长的丑而慢待他。到了刘备这儿,也因为相貌而轻视庞统。
  所以庞统在刘备这儿并不受重用,一直等到后来与张飞结识,张飞认识到庞统的才华,庞统才得到重用。
  那么庞统长的是有多天怒人怨,才使得两位主君都轻视慢待他呢?《三国演义》中写:“权见其人浓眉掀鼻,黑面短髯,形容古怪,心中不喜。”
  什么是“掀鼻”?有人解释就是面相上说的“鲫鱼鼻”,不过个人想象了下鼻尖翻起的模样,感觉应该与哈巴狗近似。“黑面短髯”,就是长的黑胡须短。加起来看,似乎长的真的很丑。
   不过说庞统长的丑,只是《三国演义》中的说法。事实上,正史并没有记载。不过庞统应该也只是普通相貌,如果长的帅会与周瑜一般特别指出。
  《三国演义》中说庞统因为丑不得刘备重用,事实上并非如此。庞统投靠刘备,与诸葛亮一样受到刘备重用,任命他为治中从事。刘备亲近庞统,丝毫不下于诸葛亮,后来还将庞统与诸葛亮同封为军师中郎将。
  庞统本人也的确才能不弱名声,出奇谋定良策,会做人会看眼色。有这样的臣子,君主会少很多忧虑。
  刘备夺荆州,后来刘璋派法正前来迎刘备入益州,共同对抗张鲁。法正期间向刘备献策,让他借机夺取益州。刘备犹豫不决,害怕自己失信天下。他认为自己有今天的成就,全在信义二字,若是失信于天下,如何能行。
  庞统知道益州的重要性,多次向刘备进言,阐述益州的富饶,人口众多,以此为根基,才能成就大业,谋夺天下。
  对于刘备的担忧,庞统也宽慰说,如今正是战乱之时,凡事不能墨守成规。吞并弱小,报之以义,是古人重视的。等到功成名就之时,封还他一块土地,天下人也不能说你有负信义。
  在庞统的劝说下,刘备最终坚定了夺取益州的决心。而庞统也为他出上中下三策:上策选精兵昼夜兼程,奇袭成都,一举定之,是为上计。借回荆州之名,引蜀中名将杨怀高沛来见,随后斩之,后进兵成都,此为中计。退回白帝,连引荆州,慢慢图谋益州,此为下计。
  刘备最终选了中计,成功拿下成都,夺取益州。庆功宴上,刘备饮酒作乐,十分欢喜。庞统却言:以征伐他国为乐,不是仁义之兵。这事儿惹得庞统大怒,言当初武王伐纣,也曾军前置宴,哪里有不义之说,并让庞统出去。
  庞统依言退出,一会儿刘备自己想通了,消了气又让庞统进来。他问庞统方才谁错了,庞统答君臣都有错,刘备就高兴的笑了。
  这儿实际上体现出了庞统的会做人,毕竟他说的没错,说两人都有错,实际上是为刘备分担谤言而已。
  可惜如此大才,在进攻雒城之时被飞箭射中,英年早逝,死时年仅三十六岁。失去这么一位人才,刘备哀婉不已,每当想到他都不自主流泪。《三国志》记载:“先主痛惜,言则流涕。”
  庞统后来葬于落凤坡,凤雏长眠落凤坡,也不知是否冥冥中自有天注定。如果他没有那么早死,是否会与诸葛亮在蜀汉平分秋色呢?
  诸葛亮是三国著名军事家和政治家,他辅佐刘备三分天下,建立蜀国,鞠躬尽瘁死而后已,一直为后人称道。历史上有这么一个人,与诸葛亮齐名,但是却因为长的丑被埋没,此人就是庞统。
  诸葛亮称卧龙,而庞统则为“凤雏”,龙凤相得可安天下。徐庶当初在给刘备推荐人才的时候,就说过:“卧龙凤雏,得一可安天下!”
  《三国演义》中说,庞统当初在周瑜麾下效力,后来周瑜去世,庞统于是被分别推荐到孙权和刘备阵营。尽管底下谋士对庞统推崇备至,但是孙权看见庞统,却因为庞统长的丑而慢待他。到了刘备这儿,也因为相貌而轻视庞统。
  所以庞统在刘备这儿并不受重用,一直等到后来与张飞结识,张飞认识到庞统的才华,庞统才得到重用。
  那么庞统长的是有多天怒人怨,才使得两位主君都轻视慢待他呢?《三国演义》中写:“权见其人浓眉掀鼻,黑面短髯,形容古怪,心中不喜。”
  什么是“掀鼻”?有人解释就是面相上说的“鲫鱼鼻”,不过个人想象了下鼻尖翻起的模样,感觉应该与哈巴狗近似。“黑面短髯”,就是长的黑胡须短。加起来看,似乎长的真的很丑。
   不过说庞统长的丑,只是《三国演义》中的说法。事实上,正史并没有记载。不过庞统应该也只是普通相貌,如果长的帅会与周瑜一般特别指出。
  《三国演义》中说庞统因为丑不得刘备重用,事实上并非如此。庞统投靠刘备,与诸葛亮一样受到刘备重用,任命他为治中从事。刘备亲近庞统,丝毫不下于诸葛亮,后来还将庞统与诸葛亮同封为军师中郎将。
  庞统本人也的确才能不弱名声,出奇谋定良策,会做人会看眼色。有这样的臣子,君主会少很多忧虑。
  刘备夺荆州,后来刘璋派法正前来迎刘备入益州,共同对抗张鲁。法正期间向刘备献策,让他借机夺取益州。刘备犹豫不决,害怕自己失信天下。他认为自己有今天的成就,全在信义二字,若是失信于天下,如何能行。
  庞统知道益州的重要性,多次向刘备进言,阐述益州的富饶,人口众多,以此为根基,才能成就大业,谋夺天下。
  对于刘备的担忧,庞统也宽慰说,如今正是战乱之时,凡事不能墨守成规。吞并弱小,报之以义,是古人重视的。等到功成名就之时,封还他一块土地,天下人也不能说你有负信义。
  在庞统的劝说下,刘备最终坚定了夺取益州的决心。而庞统也为他出上中下三策:上策选精兵昼夜兼程,奇袭成都,一举定之,是为上计。借回荆州之名,引蜀中名将杨怀高沛来见,随后斩之,后进兵成都,此为中计。退回白帝,连引荆州,慢慢图谋益州,此为下计。
  刘备最终选了中计,成功拿下成都,夺取益州。庆功宴上,刘备饮酒作乐,十分欢喜。庞统却言:以征伐他国为乐,不是仁义之兵。这事儿惹得庞统大怒,言当初武王伐纣,也曾军前置宴,哪里有不义之说,并让庞统出去。
  庞统依言退出,一会儿刘备自己想通了,消了气又让庞统进来。他问庞统方才谁错了,庞统答君臣都有错,刘备就高兴的笑了。
  这儿实际上体现出了庞统的会做人,毕竟他说的没错,说两人都有错,实际上是为刘备分担谤言而已。
  可惜如此大才,在进攻雒城之时被飞箭射中,英年早逝,死时年仅三十六岁。失去这么一位人才,刘备哀婉不已,每当想到他都不自主流泪。《三国志》记载:“先主痛惜,言则流涕。”
  庞统后来葬于落凤坡,凤雏长眠落凤坡,也不知是否冥冥中自有天注定。如果他没有那么早死,是否会与诸葛亮在蜀汉平分秋色呢?
  李文忠是明太祖朱元璋的二姐朱佛女与李贞之子,算起来是朱元璋的外甥。十二岁的时候,李文忠的母亲就去世了,他便跟随在父亲李贞身边。李贞听说朱元璋当时在郭子兴手下为将,就带着李文忠投奔朱元璋,路途中几次经历生死。
  我们知道,朱元璋来自一个贫穷的农家,当时世道艰难,朱元璋一家都差点被饿死,李贞一家人特别善良,曾多次接济朱元璋。因此,当李贞带着李文忠来找他的时候,朱元璋特别高兴,他非常喜欢李文忠这个小外甥,就把李文忠收为了养子,自此以后就跟着他姓朱。
  朱元璋对待朱文忠,就像自己的亲生儿子,他自己吃了没文化的亏,得了教训,所以专门把范祖乾、胡翰找来给朱文忠当老师。朱文忠很聪明,学东西都是一看就会,一点也不让朱元璋操心。
  朱文忠正式上战场应该要从他19岁那年算起,那时朱文忠仅仅以舍人的身份率领朱元璋的亲军随军支援池州,最大胜而归。自那以后,李文忠踏上军旅,屡立战功,也是朱元璋的开国功臣之一。
  朱元璋建立明王朝以后,以谋反之罪处死了丞相胡惟庸,还把相关人等都抓了起来,准备杀掉,至少有三万多人。朝廷上下人心不稳,人人自危。此时朱文忠早已恢复本姓称李文忠,他深感不安,就上奏劝谏朱元璋,言辞恳切,但是他的这 些行为在朱元璋看来无异于火上浇油,甚至怀疑李文忠也是胡惟庸党。
  李文忠先是劝谏朱元璋不要发兵征讨日本,然后又劝朱元璋与宦官保持距离,少杀点人。当看到朱元璋滥杀功臣以后,李文忠坐不住了。李文忠知道,前两次劝谏他已经惹怒了朱元璋,如果还有第三次,那他就必死无疑了,但是李文忠为了江山社稷,还是决定冒死直谏。
  头一天晚上,李文忠写好了奏章,他预感自己可能会死,上朝前还与家人仔细嘱托了一遍,让他们好好做人,长大以后报效国家。上朝的时候,朱元璋看完李文忠的奏章果然怒不可遏,他摔了奏折,指着李文忠大骂:“你小子胆子越来越大了,简直一派胡言,朕斩的都是国之叛贼,和你有什么关系?”李文忠心想,左右不过是一死,他坦言回答:“陛下若是杀光了这些功臣良将,将来国家起了战事,谁来为陛下一战?请陛下三思而后行。”
  朱元璋见他还是不知悔改的顶撞自己,盯着李文忠大声说道:“李文忠,你不怕死?好,朕今天就成全你,看以后谁还敢替那些反贼说话!”说完就命人把李文忠抓进牢里了。
  此事在朝堂掀起轩然大波,后宫里的马皇后也听说了,她非常吃惊,等朱元璋下朝了,看到的就是马皇后闷声流眼泪的情景。朱元璋很敬重马皇后,当年打仗的时候,还是马皇后把他从尸体堆里背出来的呢,见马皇后如此伤心,赶紧安慰道:“皇后这是怎么了?有什么不开心的事吗?”马皇后说:“听说陛下要杀了文忠,我替文忠一家难过呢!陛下的亲人本来有很多的,但是很多都死了,如今只剩下一个文忠,他既是开国元勋又是你外甥,现在您要杀他,就不能免了他的死罪吗?”
  马皇后的话让朱元璋冷静了下来,的确,在这个世上,他的父兄哥嫂都已经死了,只剩下文忠。现在文忠只是劝了他几句他不想听的话,他就要杀掉文忠,他确实不忍心了。最后,朱元璋赦免了李文忠的死罪,但是罢免了李文忠的官职,把他关在家里。朱元璋害怕自己哪天一个冲动就把那个莽撞的小子给杀了。
  后来, 李文忠患了重病,朱元璋还专门出宫探视,李文忠病逝以后,朱元璋还怀疑他是被人毒死的,因此又杀了以及流放了一批人。
邵雍是北宋时期著名理学家和哲学家,同时也兼具道士、诗人的身份。北宋时期,理学兴起发展,说到当时的理学大家,观者的第一反应,可能是程颢程颐兄弟以及周敦颐。
邵雍其实在理学上的成就,与他们三人处于同种地位。邵雍与周敦颐、程颢、程颐、张载并称“北宋五子”。
邵雍是位诗人,写有名诗《一去二三里》:“一去二三里,烟村四五家。亭台六七座,八九十枝花。”
邵雍著有《皇极经世》《观物内外篇》《先天图》《渔樵问对》《伊川击壤集》《梅花诗》等著作。其中《梅花诗》是一本预言诗集,共十首,是对后来朝代兴起覆灭的预言,因预言诗中有“数点梅花天地春”一句,所以称为《梅花诗》。
第一节北宋
荡荡天门万古开,几人归去几人来;山河虽好非完璧,不信黄金是祸胎
第二节南宋
湖山一梦事全非,再见云龙向北飞;三百年来终一日,长天碧水叹弥弥。南宋建都临安,挨着西湖,依山傍水,但是最终还是一场空。“三百年来终一日,长天碧水叹弥弥”,应该是指宋朝三百多年的国祚,最终崖山一役演绎壮烈悲情。
第三节元朝
天地相乘数一原,忽逢甲子又兴元;年华二八乾坤改,看尽残花总不言。“忽逢甲子又兴元”,元朝的兴起,“看尽残花总不言”,大概是指元朝宦官扑不花在局势危急之时,扣押险情,最终导致元朝衰落退出中原的惨状。
第四节明朝
毕竟英雄起布衣,朱门不是旧黄畿;飞来燕子寻常事,开到李花春已非。这首诗,应该很容易理解。英雄起布衣,自然指的是朱元璋起义推翻元朝统一中原,建立明朝。飞来燕子的“燕”,正指燕王朱棣,夺取政权。
第五节清朝
胡儿骑马走长安,开辟中原海境宽;洪水乍平洪水起,清光宜向汉中看。“胡儿骑马走长安”,清军入主中原。“洪水乍平洪水起”,前一个平的“洪”指洪承畴,后一个起的“洪”,指洪秀全太平天国运动。
第六节
汉天一白汉江秋,憔悴黄花总带愁;吉曜半升箕斗隐,金乌起灭海山头。秋天兴起武昌起义,民国诞生,但是封建残余并没有清除,还有袁世凯复辟等,所以“憔悴黄花总带愁”
第七节
云雾苍茫各一天,可怜西北起烽烟;东来暴客西来盗,还有胡儿在眼前。
第八节
如棋世事局初残,共济和衷却大难;豹死犹留皮一袭,最佳秋色在长安。
第九节
火龙蛰起燕门秋,原壁应难赵氏收;一院奇花春有主,连宵风雨不须愁。
第十节
数点梅花天地春,欲将剥复问前因;寰中自有承平日,四海为家孰主宾。
邵雍少时起接触《易经》等著作,对易学有很深的研究,曾经把八卦占卜法改造成简单的《梅花心易指掌法》和《梅花数》。但是《梅花诗》是他作的还真不一定,普遍认为是后人托其名所作。
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8 草根星空_民间偏方网京ICP备13007654号-1
站长联系:vipyouxiang@126.com
注: 本站内容全部取材于网络信息或网友上传,如有雷同或版权问题,请通知本站,本站将立即处理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