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民间传说 > 郑板桥是个怎样的人?郑板桥的趣闻轶事

郑板桥是个怎样的人?郑板桥的趣闻轶事

浏览: 作者:佚名
  郑板桥,原名郑燮,字克柔,人称板桥先生,扬州八怪之一,是清朝著名的文人画家。
  郑板桥这一辈子只画兰、竹、石这三样东西,他曾自称:“四时不谢之兰,百节长青之竹,万古不败之石,千秋不变之人”。历史上的郑板桥是个幽默风趣、脾气古怪的人,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郑板桥的故事。
  郑板桥的画很是有名,他的诗书画,世称“三绝”,千金难求,属于有价无市的宝贝,许多人都想买他的画。而郑板桥呢,他和别的画家不一样,历来文人画家卖画都是遮遮掩掩的,不肯开出明确的价码,把自己的画炒得很贵,郑板桥的画则是明码标价的。
  早年郑板桥为生活所迫常以卖画为生,后来郑板桥当了官,政绩显著,他还是做回了老本行,卖画!
  郑板桥做生意就像他这个人一样,大方爽快,他制定了一套《板桥润格》规定:“大幅6两,中幅4两,小幅2两,条幅对联1两,扇子斗方5钱。凡送礼物食物,总不如白银为妙;公之所送,未必弟之所好也。送现银则心中喜乐,书画皆佳。礼物既属纠缠,赊欠尤为赖账。年老体倦,亦不能陪诸君作无益语言也。”
  可是,即使这样,郑板桥的画还是很难买到。许多豪绅常以得到郑板桥的书画挂在厅堂作点缀为荣,但郑板桥却不慕名利,心情不好就不给他们卖画和作画,所以他们只能另辟蹊径得到郑板桥的画作。
  有一帮豪绅知道郑板桥爱吃狗肉,他们打听到郑板桥要和朋友登山郊游,于是就收买了郑板桥郊游的必经之路的农舍主人,让农舍主人提前煮一锅香喷喷的狗肉。等郑板桥路过的时候,农舍主人就拿狗肉招待郑板桥,最后再让郑板桥作书画以作纪念。郑板桥吃了别人的狗肉,为了表达感谢之情,他就作了一副书画送给农舍主人。后来,有一次宴会上,郑板桥偶然看见自己送给农舍主人的画作竟然就挂在厅堂上,他这才知道自己因为嘴馋被骗了!
  还有一次,当地一位豪绅请郑板桥替他写一个门匾,郑板桥的名言是“索我画,偏不画,不索我画,偏要画”,按照他的臭脾气,他完全可以不给这位豪绅写门匾。可是这位豪绅他不好得罪,也得罪不起,因为这位豪绅平日里经常巴结官府,是一个后台超级硬的家伙,郑板桥再不愿意最后也还是答应了下来。
  脾气古怪的郑板桥怎么可能老老实实地给豪绅写门匾呢,他灵机一动,就想出了一个既能满足豪绅的要求又能让自己解气的法子。
  豪绅派人来取门匾的时候,郑板桥就故意写了“雅闻起敬”四个字,在给门匾上漆的时候,郑板桥专门吩咐漆匠只漆“雅、起、敬”三个字的左半边。交代完以后,他才高高兴兴的把做好的门匾交给了豪绅。
  过了一段时间,这块门匾上没有上漆的地方都掉色了,这样一来上了漆的地方就显得格外惹眼,豪绅某天抬头一看,气得不行,原来的“雅闻起敬”竟然变成了“牙门走苟”!豪绅脸色涨得通红,这不是明摆着骂他是衙门的走狗么!
  郑板桥,原名郑燮,字克柔,人称板桥先生,扬州八怪之一,是清朝著名的文人画家。
  郑板桥这一辈子只画兰、竹、石这三样东西,他曾自称:“四时不谢之兰,百节长青之竹,万古不败之石,千秋不变之人”。历史上的郑板桥是个幽默风趣、脾气古怪的人,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郑板桥的故事。
  郑板桥的画很是有名,他的诗书画,世称“三绝”,千金难求,属于有价无市的宝贝,许多人都想买他的画。而郑板桥呢,他和别的画家不一样,历来文人画家卖画都是遮遮掩掩的,不肯开出明确的价码,把自己的画炒得很贵,郑板桥的画则是明码标价的。
  早年郑板桥为生活所迫常以卖画为生,后来郑板桥当了官,政绩显著,他还是做回了老本行,卖画!
  郑板桥做生意就像他这个人一样,大方爽快,他制定了一套《板桥润格》规定:“大幅6两,中幅4两,小幅2两,条幅对联1两,扇子斗方5钱。凡送礼物食物,总不如白银为妙;公之所送,未必弟之所好也。送现银则心中喜乐,书画皆佳。礼物既属纠缠,赊欠尤为赖账。年老体倦,亦不能陪诸君作无益语言也。”
  可是,即使这样,郑板桥的画还是很难买到。许多豪绅常以得到郑板桥的书画挂在厅堂作点缀为荣,但郑板桥却不慕名利,心情不好就不给他们卖画和作画,所以他们只能另辟蹊径得到郑板桥的画作。
  有一帮豪绅知道郑板桥爱吃狗肉,他们打听到郑板桥要和朋友登山郊游,于是就收买了郑板桥郊游的必经之路的农舍主人,让农舍主人提前煮一锅香喷喷的狗肉。等郑板桥路过的时候,农舍主人就拿狗肉招待郑板桥,最后再让郑板桥作书画以作纪念。郑板桥吃了别人的狗肉,为了表达感谢之情,他就作了一副书画送给农舍主人。后来,有一次宴会上,郑板桥偶然看见自己送给农舍主人的画作竟然就挂在厅堂上,他这才知道自己因为嘴馋被骗了!
  还有一次,当地一位豪绅请郑板桥替他写一个门匾,郑板桥的名言是“索我画,偏不画,不索我画,偏要画”,按照他的臭脾气,他完全可以不给这位豪绅写门匾。可是这位豪绅他不好得罪,也得罪不起,因为这位豪绅平日里经常巴结官府,是一个后台超级硬的家伙,郑板桥再不愿意最后也还是答应了下来。
  脾气古怪的郑板桥怎么可能老老实实地给豪绅写门匾呢,他灵机一动,就想出了一个既能满足豪绅的要求又能让自己解气的法子。
  豪绅派人来取门匾的时候,郑板桥就故意写了“雅闻起敬”四个字,在给门匾上漆的时候,郑板桥专门吩咐漆匠只漆“雅、起、敬”三个字的左半边。交代完以后,他才高高兴兴的把做好的门匾交给了豪绅。
  过了一段时间,这块门匾上没有上漆的地方都掉色了,这样一来上了漆的地方就显得格外惹眼,豪绅某天抬头一看,气得不行,原来的“雅闻起敬”竟然变成了“牙门走苟”!豪绅脸色涨得通红,这不是明摆着骂他是衙门的走狗么!
  李岩这个名字不特别,双字名又简单,中国历史上叫“李岩”的不知道有多少。不过今天给大家说的,却是李自成麾下大将李岩。没错,就是那个被牛金星谗言杀害的大将。
  李岩原名李信,河南开封府杞县人,父亲李精白是山东巡抚加兵部尚书衔。天启年间,因为与奸宦魏忠贤有关系,所以在崇祯初年之时,被打为阉党,给予“交结近侍,又次等论,徒三年,输赎为民”。
  也就是说李精白被削职为民了,不过虽然没了官位,却并不代表李家日子难过。他在家乡名声不坏,家底殷实,所以成了当地有名的乡绅财主。
  李岩出生在这样的家庭,少什么也少不了教育,后来又中了举人。如此一来,李岩和李自成麾下其他大将不同,可谓是文武双全了。
  年长之后,李岩遵循父母之命,与杞县豪门之家汤家的女儿成了亲。两人门当户对,汤氏也是贤良的大家闺秀,婚后生活还是挺美满的。
  出身富贵,家有贤妻,身负功名,李岩为何最后抛弃了安逸的生活,选择加入农民军,在战场上拼命呢?
  崇祯末年,不知道是不是老天爷也知道大明帝国已经快要灭亡,所以也要来插一脚。人祸不断,天灾也是频发。
  杞县百姓,就因为天灾而饱受痛苦,许多人因为灾祸而死。当然这灾难对富户没影响,受难的都是穷苦人家。
  李岩虽然出身富户,但自幼慷慨侠义,常常周济穷人,为他们打抱不平、伸张正义。眼见着百姓因为灾祸活不下去,县令宋某却仍然稳坐不动,于是前往请命,希望官府能赈济灾民。
  谁知道宋某身为父母官,却并不在乎百姓的死活。对于李岩的劝谏丝毫不放在心上,好似并不知道外面饿殍遍地似的。
  李岩虽说有功名在身,但是却也不能强逼宋某赈灾。所以回到家中,将家里的余粮都拿来救济灾民。
  他一个人的力量始终杯水车薪,于是写《劝赈歌》,劝勉各大富户都出一份力,救救百姓。
  人都是自私的,如李岩这般仁慈侠义之人毕竟是少数。所以不管李岩如何呼吁,响应的人仍然少之又少。
  朝政的黑暗,官员的腐败冷漠,以及周遭人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,这些都促使了李岩选择了投靠李自成。
  李岩投靠李自成后,便建议他“”尊贤礼士,除暴恤民“、”禁兵淫杀,收人心以图大事“。他本意是想跟着李自成干大事儿的,但可惜的是却在政治斗争中死去,被牛金星诬告自杀。
  不过关于李岩的身世还有另一种说法,称他并不是李精白之子。
  清康熙55年李元善修的《李氏家谱》记:李岩是河内人,曾在杞县短暂居住过一段时间。他的叔父叫李春玉,字精白,并不是那位名人兵部尚书李精白。
  如果事实如此的话,李岩也许参加起义军的理由和大多数人差不多。要么向往荣华富贵,要么只想吃饱肚子。
  唐代是个诗意盎然的时代,大小诗人多如牛毛,然而真正排得上名号的,也不过我们熟知的那几位而已。李商隐就是其中一位,晚唐时期的诗人大多活在前辈们的光环下,压力山大,大有大不如前之势,而李商隐却将晚唐的诗推向了另一个高峰,成为了继杜甫之后,唐代七律发展史上的第二座里程碑。
  李商隐的一生过得极不如意,换做我们任何一个人,可能都会憋屈死,因为他的官途简直太不顺利了,在恰当的时候他遭逢变故无法从仕,不恰当的时候他又失去了进入核心政治圈子的机会。
  李商隐,字义山,号玉溪生,又号樊南生,他五岁就能吟诵经书,七岁便可写出一手好字,可惜未满十岁的时候他的父亲便去世了,由于他是家中长子,便承担起了“光耀门楣”的重任。无奈,李商隐家里并不富有,他跟着母亲过着清贫的生活,在他的诗中,还写了他少时曾替人抄书挣钱,补贴家用呢!
  堪称神童的李商隐在十六岁时就已经非常出名了,但是晚唐不比盛唐,不是谁诗才好谁就能在科举中脱颖而出的,李商隐就是最好的例子。唐大和三年,李商隐搬到洛阳居住,他的出众诗才很快就使得白居易、令狐楚等人对他刮目相看。
  白居易那时已经处于晚年时期,见到年轻又优秀的李商隐,也喜欢的不行,他曾对李商隐说:“要是来生我能转世成你的儿子就好了!”白居易不知道,自己随意说的一句话竟然让李商隐当了真,李商隐的第一个儿子出生以后,他真的怀疑这是白居易老先生的转世,还郑重其事的给长子取名为“白老”,可惜白老天资愚钝,根本就不是读书的那块料,反倒是李商隐的次子衮师聪明过人,有了几分“白居易”的风采,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。
  上面提到了白居易,也提到了令狐楚,白居易对李商隐的影响并不大,令狐楚才是那个影响了李商隐一生的人。令狐楚是唐朝宰相,是跻身晚唐核心政治圈的大人物,同时他也是个文学家,李商隐的文采让他颇为欣赏,便主动生出结交之意,聘李商隐为其幕僚,帮助李商隐在洛阳站稳脚跟,其实也就是让自家儿子令狐绹出去玩的时候带上李商隐,让李商隐融入他们的圈子。令狐楚对李商隐来说算是恩师,是他把李商隐拉入了政治圈。
  此时,也是李商隐开始参加科举的时候,他屡屡受挫,却不曾灰心。只不过早在太和四年他的好友令狐绹就考中进士了,这让他逐渐焦躁起来。最后他终于在开成二年中了进士,不过这其中却是掺杂了令狐楚父子对值考官施加影响后的结果,否则李商隐的进士之路还不知道要走多少年呢!
  不得不说,李商隐能走得这么顺遂,令狐父子真的给予了他很多帮助,但是令狐楚去世以后,李商隐却给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当了幕僚,娶了王茂元之女为妻。众所皆知,令狐父子是“牛党”,而王茂元与李德裕交好,属于“李党”,李商隐的这般做法,在众人眼里无异于背叛恩师令狐楚以及故友令狐绹。很快他就付出了代价,那就是在参加授官考试的复试中被除名。
  自那以后,李商隐的人生就开始走下坡路。第二年他再次参加参加授官考试,成功通过以后却只得了一个秘书省校书郎调任弘农县尉的结果,远离权力中心。不久他就辞官了,再然后他的母亲去世,他不得不在家闲居三年。等到他结束了守孝,李党遭到皇帝排挤,很快就被贬的贬,抓的抓,死的死,李商隐的官职小到人家根本就想不起,可是他非要跟着被贬的桂管观察使郑亚同去桂州,这更让人相信他是“李党”了,所以他一次又一次被排挤。唐宣宗大中末年,李商隐病故,结束了他这憋屈的一生。
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8 草根星空_民间偏方网京ICP备13007654号-1
站长联系:vipyouxiang@126.com
注: 本站内容全部取材于网络信息或网友上传,如有雷同或版权问题,请通知本站,本站将立即处理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