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民间传说 > 李商隐人品差?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?

李商隐人品差?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?

浏览: 作者:佚名
  唐代是一个风流开放的朝代,那个时期,你去逛青楼听小曲,没人会觉得你人品有问题,但是只要你做出了背信弃义之事,你就会被贴上“无行”的标签。晚唐诗人李商隐就是这样,不论《旧唐书》还是《新唐书》对他的评价都是“无行”二字。他的人品到底哪里出了问题。
  李商隐算是一位神童,五岁能诵经,七岁能写文,关键是十六岁时便以擅长古文而闻名,就连白居易这样的大诗人见了他也不得不感叹,自己真的是老了,一代更比一代强啊,他死后要是能转生成李商隐的儿子就好了,继承李商隐的诗才,哈哈。
  可是呢,李商隐命苦啊,还不满十岁,他的父亲就去世了,本来家里就穷,父亲一死就更穷了,再加上家里不止他一个孩子,但他是老大啊,所以一家的重担可以说都落在了他的身上,他不接也得接着,否则一顶“不孝”的罪名扣下来,就算你是宰相、皇帝,你也会遭到世人的唾弃。
  好在,李商隐写的字非常漂亮,文章也独特新颖,见解深刻,于是他便想出了替人抄书挣钱的主意。
  李商隐受到白居易的引荐,拜见了朝廷权要令狐楚,这个令狐楚在朝中不但官居要职,关键还写得一手好骈文,他听说李商隐擅长古文,就劝李商隐改写骈文,毕竟骈文才是当时最为流行的文体,也更容易在科举中脱颖而出。令狐楚劝归劝,还提出了优异的条件,那就是他愿意教李商隐写骈文,还愿意收李商隐为幕僚。李商隐既缺钱又正愁科举之事,这种想睡觉就有人递来枕头的好事他当然不能拒绝也不愿意拒绝了。于是,令狐楚收留了李商隐,还把自己的毕生所学传授给李商隐,让李商隐与自己的儿子令狐绹交友。
  令狐楚展现在李商隐面前的就是一条康庄大道,当然只要李商隐自己老老实实的,他就能走上那条他一直期待的路。可惜啊,他没有这样走。
  令狐楚非常欣赏李商隐,可以说把李商隐当成了半个儿子来看待,李商隐科举不顺,他就命令儿子去运作关系,给值考官施加压力,李商隐这才中了进士。病危之际,令狐楚还挂念着李商隐,把他召唤到身边,让李商隐代为撰写遗表。要知道这可不是普通的遗书什么的,而是要呈给皇帝看的政治遗言,令狐楚完全可以自己写,但是却要李商隐代写,也是一种极度信任李商隐的表现,当然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他希望皇帝能发现李商隐的才能。关键时候没有想到自己的亲儿子令狐绹,而是李商隐,足见令狐楚对李商隐的师徒之情了。
  令狐楚的死对李商隐的打击也是很巨大的,但是他一转身就做了一件非常对不起令狐家族的事情,那就是投靠了王茂元。
  王茂元也是一位朝廷重臣,位高权重,家底丰厚,他看中了李商隐之才,便聘其为幕僚,并将女儿许配给他。
  那时候朝廷党争得厉害,史称为“牛李党争”,李商隐就卷入其中了。令狐楚父子是“牛党”,王茂元是大家眼中的“李党”,正是令狐楚父子的死对头,李商隐娶了王家女儿,又为王家做事,这不就是与令狐家做对吗?于是令狐绹与其决裂,在世人眼中,李商隐就是妥妥的背信弃义之徒了!
  当然了,李商隐本身是不想参与进党争的,可能他也没有想到党争会给他的人生带来这么大,这么长久的灾难。他其实只是想堂堂正正当一个正直的官而已。
  唐代是一个风流开放的朝代,那个时期,你去逛青楼听小曲,没人会觉得你人品有问题,但是只要你做出了背信弃义之事,你就会被贴上“无行”的标签。晚唐诗人李商隐就是这样,不论《旧唐书》还是《新唐书》对他的评价都是“无行”二字。他的人品到底哪里出了问题。
  李商隐算是一位神童,五岁能诵经,七岁能写文,关键是十六岁时便以擅长古文而闻名,就连白居易这样的大诗人见了他也不得不感叹,自己真的是老了,一代更比一代强啊,他死后要是能转生成李商隐的儿子就好了,继承李商隐的诗才,哈哈。
  可是呢,李商隐命苦啊,还不满十岁,他的父亲就去世了,本来家里就穷,父亲一死就更穷了,再加上家里不止他一个孩子,但他是老大啊,所以一家的重担可以说都落在了他的身上,他不接也得接着,否则一顶“不孝”的罪名扣下来,就算你是宰相、皇帝,你也会遭到世人的唾弃。
  好在,李商隐写的字非常漂亮,文章也独特新颖,见解深刻,于是他便想出了替人抄书挣钱的主意。
  李商隐受到白居易的引荐,拜见了朝廷权要令狐楚,这个令狐楚在朝中不但官居要职,关键还写得一手好骈文,他听说李商隐擅长古文,就劝李商隐改写骈文,毕竟骈文才是当时最为流行的文体,也更容易在科举中脱颖而出。令狐楚劝归劝,还提出了优异的条件,那就是他愿意教李商隐写骈文,还愿意收李商隐为幕僚。李商隐既缺钱又正愁科举之事,这种想睡觉就有人递来枕头的好事他当然不能拒绝也不愿意拒绝了。于是,令狐楚收留了李商隐,还把自己的毕生所学传授给李商隐,让李商隐与自己的儿子令狐绹交友。
  令狐楚展现在李商隐面前的就是一条康庄大道,当然只要李商隐自己老老实实的,他就能走上那条他一直期待的路。可惜啊,他没有这样走。
  令狐楚非常欣赏李商隐,可以说把李商隐当成了半个儿子来看待,李商隐科举不顺,他就命令儿子去运作关系,给值考官施加压力,李商隐这才中了进士。病危之际,令狐楚还挂念着李商隐,把他召唤到身边,让李商隐代为撰写遗表。要知道这可不是普通的遗书什么的,而是要呈给皇帝看的政治遗言,令狐楚完全可以自己写,但是却要李商隐代写,也是一种极度信任李商隐的表现,当然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他希望皇帝能发现李商隐的才能。关键时候没有想到自己的亲儿子令狐绹,而是李商隐,足见令狐楚对李商隐的师徒之情了。
  令狐楚的死对李商隐的打击也是很巨大的,但是他一转身就做了一件非常对不起令狐家族的事情,那就是投靠了王茂元。
  王茂元也是一位朝廷重臣,位高权重,家底丰厚,他看中了李商隐之才,便聘其为幕僚,并将女儿许配给他。
  那时候朝廷党争得厉害,史称为“牛李党争”,李商隐就卷入其中了。令狐楚父子是“牛党”,王茂元是大家眼中的“李党”,正是令狐楚父子的死对头,李商隐娶了王家女儿,又为王家做事,这不就是与令狐家做对吗?于是令狐绹与其决裂,在世人眼中,李商隐就是妥妥的背信弃义之徒了!
  当然了,李商隐本身是不想参与进党争的,可能他也没有想到党争会给他的人生带来这么大,这么长久的灾难。他其实只是想堂堂正正当一个正直的官而已。
  章怀太子李贤,大概是历史上一位颇为有名,却结局悲剧的太子。虽然他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次子,但是却似乎并不受母亲宠爱,以致后来还是她母亲出手要了他的命。
  章怀太子虽然不是唐高宗一开始看中的继承人,但是当太子李弘去世,李贤继任后,他的表现还是让唐高宗高看,认为自己的江山能够交到他的手上。
  唐高宗出巡的时候,依例章怀太子李贤奉圣命,留守京都监国。监国期间,李贤处事公允,为人公正,能明辨是非,得到许多大臣的称赞。
  唐高宗回来之后,看见李贤的表现也十分满意。他称赞自己的儿子说:“皇太子自留守监国以来时间不长,但留心政务,抚爱百姓,非常尽心,对刑法所施也细审详察。加之政务之余,能够专心精研圣人经典,领会深意。先王所藏书册都能研讨精华。好善正直,是国家的希望,深副我所怀。命赏赐绢帛五百段。”
  相比于政治上,李贤在文学上的成果似乎还更大一点。他在很小的时候,跟随老师学习儒家经典。有时候看见书中一些好的句子,总是反复观看思考。
  唐高宗有一次就对司空李勣称赞李贤,说他聪慧至极,小小年纪就能得知经典中字句的意思。并且还能选择对自己好的来思考,让人难以置信。
  而后来章怀太子带着学者张大安、刘纳言、格希元、许叔牙、成玄一、史藏诘和周宝宁等人注释范晔的《后汉书》。而章怀太子亲笔点评更被后世称为“章怀注”而极具文史意义,则更能见证太子的文学修养极高。
  李贤与武则天最终走到母子相争的地步,因为伤感于此,他曾作《黄台瓜辞》,虽然简单但却饱含情谊。
  种瓜黄台下,瓜熟子离离。
  一摘使瓜好,再摘令瓜稀。
  三摘尚自可,摘绝抱蔓归。
  李贤后来因为谋逆罪名,而被圈禁,后来又被判流放,最终被武则天手下逼死。“谋反”的罪名是怎么来的呢?
  他的罪名其实是他母亲揭发出来的,武则天说他谋反。随后是士兵从李贤的东宫,搜出了数百具盔甲。
  李贤的去世,也是因为他被武则天改判流放,被武则天派去的人逼令自杀。
  《新唐书》和《旧唐书》对于李贤的谋逆罪名都抱有异议,《旧唐书》更是说:“唐年钧德,章怀最仁,凶母畏明,取乐于身。”表明章怀太子是一位品德高尚的孝子,隐射谋逆罪名子虚乌有。
  唐高宗驾崩之后,武则天先后废除两位帝王,随后自己称帝。这些行为引发李唐宗室不满,其中有英国公李敬业率先在扬州起事。当时李敬业高举的旗帜,正是李贤。
  李敬业表示:太子并没有死,他逃亡到城中,暗中命令我们起事。而许多人跟随,也可看出李贤在当时百姓心中还是有一定地位的。
  虽然李贤以谋逆罪论死,但是却并不是谋逆者。
  明太祖朱元璋手下有一位堪比子房的人物,就叫做刘基,当然人们更习惯于称呼他为“刘伯温”。据传,这是一位神通广大的预言家,能占卜、会算命,还能预言一千年以后的事情。三国时期,孙权手下也有一位颇受宠爱的臣子叫做刘基,听说还是位“姿容美好”的美男子呢!
  刘基,字敬舆,是汉高祖刘邦的庶长子刘肥的后代。刘肥可是被我们大名鼎鼎的吕雉太后带大的,虽然后来他没有当上皇帝,但是他却得到了汉惠帝刘盈的礼遇。刘盈敬他是长兄,就算当了皇帝,见到刘肥也依然主动把上座让出来,还给他敬酒。不过也就是因为这一幕,才让吕雉对他起了杀心,还好刘盈替他挡住了那杯毒酒,否则就没有千年后的刘基了。
  刘基是汉末军阀扬州牧刘繇的长子,史载其姿容美好,是个难得一见的美男子,深得孙权喜爱。
  最初,刘繇和孙策大军对抗,不过失败了,于是他带着家人投奔了豫章刘表。刘繇去世的时候,刘基只有十四岁,为父亲办葬礼的时候,刘基就表现出了超乎年龄的成熟,他不收刘繇下属们馈赠的礼物,一切行为都合乎礼节。都说长兄为父,刘繇死后,刘基就成为了几个弟弟们的依靠,他带着他们隐居乡里,日子过得很拮据。后来孙策经过豫章,也为刘繇治丧,还把刘基兄弟带回了东吴,礼遇他们。
  221年,孙权称吴王,刘基被升任为大农令。有一次,孙权举办宴会,邀请了很多谋士武将。在宴会上孙权表现得很是兴奋,还收起了架子亲自起身劝酒。可是宴会上的虞翻却故意装醉,孙权来劝酒时他就趴在地上,孙权一离开他就又坐起来。
  虞翻的行为彻底惹怒了孙权,再加上喝了酒的缘故,孙权拔出佩剑就要杀掉虞翻,在场的人无不惊恐,一动不动。只有刘基在这个时候还敢说话,说的还是替虞翻求情的话。刘基拦住孙权说:“大王喝醉了就要杀掉有名的贤士吗?就算虞翻真的有罪,他在这种情况下被杀,天下间谁人肯信?再说大王素来敬重贤士才使得那么多人前来归附,今天您打算一下子功败垂成吗?”
  孙权正在气头上,他愤怒的说:“曹孟德(曹操)都能杀孔文举(孔融),我杀个虞翻怎么了!”刘基不怕死的继续劝:“曹操是曹操,大王是大王,曹操轻易杀掉士人,如今已遭天下人非议。大王还打算效仿他?如今大王更应该做的难道不是推行德义?”孙权听了刘基的话,是想了又想,最后还是放下剑,饶了虞翻一命。
  又有一次,孙权在游船上行酒宴,夏季炎热,这大雨也是说来就来,孙权用御盖遮住了自己,又赶紧命令侍从也遮住一旁的刘基,船上的其他官员可享受不到这种待遇!
  想来也是,如果不是因为被孙权深深宠信着,刘基有几个胆子敢拦住孙权杀人?孙权称帝以后,刘基被封为光禄勋,与顾雍分掌尚书事务。孙权是个长寿之人,刘基可不是,他比孙权早死了整整二十年。刘基死后,孙权替儿子孙霸求娶了刘基之女,不但赏赐了府宅,还时不时就赏赐钱财宝物,荣宠不衰。另外,刘基的弟弟刘铄、刘尚也受到了孙权的礼遇。
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8 草根星空_民间偏方网京ICP备13007654号-1
站长联系:vipyouxiang@126.com
注: 本站内容全部取材于网络信息或网友上传,如有雷同或版权问题,请通知本站,本站将立即处理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