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民间传说 > 明末清初的文学家金圣叹简介 金圣叹的轶事典故

明末清初的文学家金圣叹简介 金圣叹的轶事典故

浏览: 作者:佚名
  明朝有一奇才,苏州人金圣叹。此人自幼聪慧不凡,九岁便入学读书,是《水浒传》的忠实书迷。他为人孤傲,率性狂放,向来以才子自居,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文学家和幽默大师。
  清朝顺治时期,金圣叹改名为金人瑞,参加科举考试,并一举夺得头筹。按理说,状元郎最后都当了大官,前途是一片大好的,但是金圣叹却没有做官。他绝意仕进,以读书著述为乐,顺治帝曾极力赞美金圣叹之才:“此是古文高手,莫以时文眼看他”。
  顺治十七年,苏州吴县新任县令任维初用严酷的刑罚逼着百姓上交赋税,杖毙了一个百姓,另外任维初还盗卖常平仓的官米,令吴县百姓苦不堪言。
  金圣叹和当地的几个秀才都很同情乡亲们的遭遇,便在第二年的三月初,与一百多个士人一起聚集在孔庙,借悼念顺治帝驾崩而发泄积愤。
  金圣叹写了“揭帖”向江苏巡抚朱国治控告任维初的罪行,但朱国治包庇任维初,他不但抓捕了十一个士人,还反咬金圣叹一口,称其倡乱抗税,惊动了先帝之灵。
  朝廷本就有意震慑江南的士族,便趁此机会下令逮捕金圣叹等人,将他们全部处以斩首极刑,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“哭庙案”,与“通海案”、“江南奏销案”,合称 “江南三大案”。
  在哭庙案中,金圣叹被抓入大牢,不日将处以斩首之刑。相传,金圣叹被关入大牢以后,他的心态依然很好,还有心情逗狱卒玩儿。
  有一日,狱卒按时给金圣叹送来饭菜,金圣叹吃了几口就放下了筷子,他挥手叫来一位狱卒,神神秘秘地对狱卒说:“附耳过来,我有要事相告!”
  狱卒知道金圣叹这个人,听见金圣叹叫他过去,他还以为金圣叹会留给他什么传世的宝物或者惊天动地的大秘密呢,谁知道金圣叹最后竟然只是指着狱卒端来的饭菜说:“花生米和豆干一起吃,竟然吃出了核桃的味道,如今学到了这一招,将来就算是死也没有遗憾了!”
  据说,这句话就是金圣叹最后一句被记录下来的话,那之后不久,金圣叹就被押送刑场行刑了。
  刑场上,刽子手手起刀落,金圣叹尸首分家。这时,刽子手却发现金圣叹耳朵里掉下了两个小纸团。出于本能的好奇心,刽子手弯腰捡起了纸团,并疑惑地打开一看,只见两个纸团上都分别写了一个字,一个是“好”字,另一个是“疼”字,连在一起就是“好疼”。
  世人都没有料到,金圣叹临死之前居然还要幽默一把,不过这也完全符合他放荡不羁爱自由的性格,在意料之外,也在情理之中。
  明朝有一奇才,苏州人金圣叹。此人自幼聪慧不凡,九岁便入学读书,是《水浒传》的忠实书迷。他为人孤傲,率性狂放,向来以才子自居,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文学家和幽默大师。
  清朝顺治时期,金圣叹改名为金人瑞,参加科举考试,并一举夺得头筹。按理说,状元郎最后都当了大官,前途是一片大好的,但是金圣叹却没有做官。他绝意仕进,以读书著述为乐,顺治帝曾极力赞美金圣叹之才:“此是古文高手,莫以时文眼看他”。
  顺治十七年,苏州吴县新任县令任维初用严酷的刑罚逼着百姓上交赋税,杖毙了一个百姓,另外任维初还盗卖常平仓的官米,令吴县百姓苦不堪言。
  金圣叹和当地的几个秀才都很同情乡亲们的遭遇,便在第二年的三月初,与一百多个士人一起聚集在孔庙,借悼念顺治帝驾崩而发泄积愤。
  金圣叹写了“揭帖”向江苏巡抚朱国治控告任维初的罪行,但朱国治包庇任维初,他不但抓捕了十一个士人,还反咬金圣叹一口,称其倡乱抗税,惊动了先帝之灵。
  朝廷本就有意震慑江南的士族,便趁此机会下令逮捕金圣叹等人,将他们全部处以斩首极刑,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“哭庙案”,与“通海案”、“江南奏销案”,合称 “江南三大案”。
  在哭庙案中,金圣叹被抓入大牢,不日将处以斩首之刑。相传,金圣叹被关入大牢以后,他的心态依然很好,还有心情逗狱卒玩儿。
  有一日,狱卒按时给金圣叹送来饭菜,金圣叹吃了几口就放下了筷子,他挥手叫来一位狱卒,神神秘秘地对狱卒说:“附耳过来,我有要事相告!”
  狱卒知道金圣叹这个人,听见金圣叹叫他过去,他还以为金圣叹会留给他什么传世的宝物或者惊天动地的大秘密呢,谁知道金圣叹最后竟然只是指着狱卒端来的饭菜说:“花生米和豆干一起吃,竟然吃出了核桃的味道,如今学到了这一招,将来就算是死也没有遗憾了!”
  据说,这句话就是金圣叹最后一句被记录下来的话,那之后不久,金圣叹就被押送刑场行刑了。
  刑场上,刽子手手起刀落,金圣叹尸首分家。这时,刽子手却发现金圣叹耳朵里掉下了两个小纸团。出于本能的好奇心,刽子手弯腰捡起了纸团,并疑惑地打开一看,只见两个纸团上都分别写了一个字,一个是“好”字,另一个是“疼”字,连在一起就是“好疼”。
  世人都没有料到,金圣叹临死之前居然还要幽默一把,不过这也完全符合他放荡不羁爱自由的性格,在意料之外,也在情理之中。
  俗话说的好,有继母就有继父。这话虽然不能用于所有人身上,但大部分还真就是这样。历史上就有一个例子,堂堂太子,被逼得造反,最终亲生父亲亲自斩下头颅。
  这个可怜的太子就是唐中宗李显的第三个儿子——太子李重俊。
  李重俊生年不详,生母也不详。圣历元年的时候被封为义兴郡王那个,神龙初年被封为卫王,拜洛州牧,食实封一千户。
  可能是因为他上面已经没有活着的哥哥了,所以虽然他排行第三,但太子之位还是落在了他的头上。神龙二年,李重俊便被册封为太子。
  李重俊本身为人聪慧,但是早年并没有受到父亲注意,对他的教育也就不怎么上心。所以李重俊有些时候行事拿不出手,不符合礼仪。
  后来唐中宗又让女婿杨璬和武崇训担任太子宾客,两人平日里行事都轻浮。并不知道规劝李重俊学习重礼,反而每日蹴鞠嬉戏,以此来讨好李重俊。
  没有贤师就算了,还没有良友,处于这样的环境让李重俊如何学好。就算后来太子的左右庶人都纷纷劝谏,也不受李重俊重视了。
   李重俊的父亲李显宠爱韦皇后,而李重俊不是韦皇后所生,所以向来招到韦皇后的厌弃。只是因为韦皇后自己也没有儿子,所以最开始反对力量不大。
  武家子嗣武三思,女帝一朝宠臣,差点上位称帝。唐中宗复位之后也没有放弃,欲图谋不轨。在他的推动下,李重俊受到安乐公主和韦皇后的轻视对待。
  安乐公主仗着受到李显宠爱,根本不将李重俊看在眼里。日常碰见李重俊的时候,甚至以“奴”称之。
  后来安乐公主还跑到唐中宗李显那儿,让李显废了李重俊的太子之位,立自己为皇太女。而韦皇后也在安乐公主的挑唆下,想要成为女皇,所以李重俊危矣。
  都说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,李重俊在重重压力,加之快要被废的情况下,最终选择了反叛。
  他联合左金吾大将军李千里、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、右羽林将军李思冲等人,率羽林骑兵发动变乱,闯入武三思府中杀死武三思。
  随后又四处搜寻韦皇后和安乐公主等人,还没等将人找到,就被前来镇压的军队围攻。李重俊好不容易逃出去,部下叛乱将他杀死。
  最后李显为了警示众人,亲自割下李重俊的头颅示意。李重俊这个太子当的实在憋屈,最后还悲剧了,惨惨惨!
  一直等到后来唐隆政变之后,韦皇后和安乐公主被杀,唐睿宗李旦继位,李重俊才得以被重新追封为太子,赐谥号节愍,并将他陪葬定陵。
  唐伯虎是明朝时期有名的江南四大才子之一,他最为出名的事迹当属他追求秋香的故事,但是,世人大多只知他与秋香的故事,却不知道有关唐伯虎其他的事。
  今天,我们就要来说一说除了点秋香以外,唐伯虎还做了哪些事?
  在说其他事之前,我们先把唐伯虎和秋香的关系解释清楚了。其实很多人都错把点秋香的人当成了唐伯虎,真正的唐伯虎和秋香师出同门,秋香是他的师姐,整整大了他两轮呢!所以,他俩压根就没有凑成对,真正和秋香在一起的人是一个名叫陈元超的苏州才子,混入官宦府中当书童追婢女也都是陈元超做的。
  更何况历史上的唐伯虎一穷二白,甚至一度靠卖字画为生,生活过得十分拮据,根本不可能养得起家里的七八个妻妾。
  唐伯虎的一生很是波折,他的祖上本是前凉陵江将军唐辉,也算是出身名门吧,但是时过境迁,到了唐伯虎这一代的时候,唐家早就没落了。唐伯虎的父亲是唐广德,唐广德开了一家小酒馆,父子俩以此为生。
  唐伯虎自幼聪慧,其父对他寄予了很大的期望,唐伯虎也没有令父亲失望,他十六岁就中了苏州府试第一,二十八岁时则中了南直隶乡试第一,次年他就赴京参加会试了!
  可惜就可惜在这场会试,唐伯虎不仅没考中名次,他还差点死在这里!
  事情是这样的,弘治十三年,京城迎来了一场会试,出考官程敏政和李东阳都是饱学之士,这一次他们出的题十分冷僻,很多应试者都答不出来。放在现代,就是加大了题目的难度而已,成绩好的依然能考出好成绩,那些半罐子水的就困难了,写的答案偏离主题十万八千里。
  最后,卷子收了上来,程敏政和李东阳审阅时,频频摇头叹气,都感叹这一届的考生实力实在是太差了。等他们看完所有试卷以后,只从中挑出了两张试卷,这就是答案最为接近正确答案的试卷,而且文辞优雅,一看就是有一定的文学水平才能写出来的文章。程敏政当即就脱口而出:“这两张卷子定是唐寅和徐经的!”他之所以这么肯定说是这两个考生的,是因为他早就听说二人的才名,除了他们,他实在想不到第三个人了。
  可是,有句话叫祸从口出,徐经的这句话说出口,被有心人听了去,之后坊间就传出流言,称“江阴富人徐经贿金预得试题”。
  户科给事华昶听闻此事以后,未做查明就匆匆上奏弹劾会试主考官徐经泄题。就是因为此事,唐寅和徐经两个大才子都受到了牵连。明孝宗闻之大怒,当即便取消程敏政批改的所有试卷的成绩,将程敏政踢出了主考官名单。
  另一位主考官李东阳和其他的试官将这次试卷进行再审查,最后徐经和唐寅二人都不在录取之列。明明此事到这应该已经告一段落了,谁知民间舆论却依然没有停止,还有愈演愈烈之势。朝廷为了平息舆论,还派出了锦衣卫加以审讯,结果还是没有证据表明程敏政泄题给徐、唐二人。最后,朝廷给出了两个似是而非的答案,说徐经进京见过程敏政,还给程敏政送过礼,说唐寅用一个金币向程敏政求文章,送给乡试座主梁储,徐经和唐寅都被削除仕籍,发配到县衙为小吏。
  一场科举大狱,最后却以受牵连者各打五十大板结案,程敏政忧愤而亡,唐寅从此断绝了入仕之心,夫妻反目,颓废不已。
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8 草根星空_民间偏方网京ICP备13007654号-1
站长联系:vipyouxiang@126.com
注: 本站内容全部取材于网络信息或网友上传,如有雷同或版权问题,请通知本站,本站将立即处理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