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民间传说 > 李建成之女李婉顺简介 李婉顺怎么死的?

李建成之女李婉顺简介 李婉顺怎么死的?

浏览: 作者:佚名

  李建成是大唐第一位太子,可惜最终没有登上皇位。武德九年,秦王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,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当场被诛杀,李世民得以成为太子并最终登基称帝,是为唐太宗。
  后世对玄武门之变有两种说法,一是李世民占据正统,二是李世民发动变乱上位。不管是哪一种说法,已经成王败寇。
  李建成和李元吉横死当场,而他的家人也难逃罪责。六个儿子,除了早亡的长子太原王李承宗,其余五子安陆王李承道、河东王李承德、武安王李承训、汝南王李承明、钜鹿王李承义,都于626年被诛杀。
  今天说起玄武门之变,很多人都以为李建成全家被诛。其实不是这样,虽然李建成和他的儿子都死了,但是李世民至少还是没有对妇孺动手的。
  李建成有一位女儿,就活到了唐高宗时期,虽然不是高寿,但也是寿终正寝。此女就是李建成的次女闻喜县主李婉顺。
  李婉顺字尪娘,李建成34岁的时候生下这个女儿。所以在武德九年李建成死的时候,李婉顺只有4岁,父兄皆死,全家被除籍。
  也许是因为李婉顺尚还年幼,也许是李世民并不将个小姑娘看在眼里。所以不仅没有危害她的性命,同时待她还算不错。
   虽然全家被除籍,但是当李婉顺长到17岁,李世民还是封她为闻喜县主。
  按照大唐的制度,太子之女爵位应当为郡主。所以李婉顺出生的时候,唐高祖李渊应该就已经给予封号。后来李建成被杀,李婉顺的封号应该是被剥夺了。
  贞观二年,李世民追封李建成为息王,所以在贞观十三年册封李婉顺的时候,是以亲王之女的级别册封的县主。
  册封为县主之后不久,李婉顺就被指给贵族子弟通事舍人刘应道为妻。刘应道父亲是唐朝的开国功臣刘林甫,哥哥刘祥道在唐朝官至宰相。
  据《大唐故秘书少监刘府君墓志铭并序》记载,刘应道自幼勤奋好学,有过目不忘之能,“有夔龙管晏之才,包曾闵颜原之行”。
  刘应道多才多艺,除了军事兵道之外,其余都还不错。绘画、音乐,围棋“居第二品已上”,一手草隶,颇受时人赞扬。
  不管是家世还是刘应道个人,都算是贵族子弟中十分优秀的了,所以唐太宗并没有亏待自己的侄女。
  除了这些外在条件外,刘应道最值得称赞的是他对李婉顺的一片痴心。在他眼里李婉顺“风容秀美,博览群书,见识卓越”,夫妻生活十分和谐。
  李婉顺死于刘应道之前,于唐高宗龙朔二年逝世,享年40岁。李婉顺去世之后,刘应道悼念亡妻,清心寡欲,独居二十多年,至死方休!
  虽然失去了父亲好兄弟,但是李婉顺能找到这样一位丈夫,余生也算美满幸福了。
  李建成是大唐第一位太子,可惜最终没有登上皇位。武德九年,秦王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,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当场被诛杀,李世民得以成为太子并最终登基称帝,是为唐太宗。
  后世对玄武门之变有两种说法,一是李世民占据正统,二是李世民发动变乱上位。不管是哪一种说法,已经成王败寇。
  李建成和李元吉横死当场,而他的家人也难逃罪责。六个儿子,除了早亡的长子太原王李承宗,其余五子安陆王李承道、河东王李承德、武安王李承训、汝南王李承明、钜鹿王李承义,都于626年被诛杀。
  今天说起玄武门之变,很多人都以为李建成全家被诛。其实不是这样,虽然李建成和他的儿子都死了,但是李世民至少还是没有对妇孺动手的。
  李建成有一位女儿,就活到了唐高宗时期,虽然不是高寿,但也是寿终正寝。此女就是李建成的次女闻喜县主李婉顺。
  李婉顺字尪娘,李建成34岁的时候生下这个女儿。所以在武德九年李建成死的时候,李婉顺只有4岁,父兄皆死,全家被除籍。
  也许是因为李婉顺尚还年幼,也许是李世民并不将个小姑娘看在眼里。所以不仅没有危害她的性命,同时待她还算不错。
   虽然全家被除籍,但是当李婉顺长到17岁,李世民还是封她为闻喜县主。
  按照大唐的制度,太子之女爵位应当为郡主。所以李婉顺出生的时候,唐高祖李渊应该就已经给予封号。后来李建成被杀,李婉顺的封号应该是被剥夺了。
  贞观二年,李世民追封李建成为息王,所以在贞观十三年册封李婉顺的时候,是以亲王之女的级别册封的县主。
  册封为县主之后不久,李婉顺就被指给贵族子弟通事舍人刘应道为妻。刘应道父亲是唐朝的开国功臣刘林甫,哥哥刘祥道在唐朝官至宰相。
  据《大唐故秘书少监刘府君墓志铭并序》记载,刘应道自幼勤奋好学,有过目不忘之能,“有夔龙管晏之才,包曾闵颜原之行”。
  刘应道多才多艺,除了军事兵道之外,其余都还不错。绘画、音乐,围棋“居第二品已上”,一手草隶,颇受时人赞扬。
  不管是家世还是刘应道个人,都算是贵族子弟中十分优秀的了,所以唐太宗并没有亏待自己的侄女。
  除了这些外在条件外,刘应道最值得称赞的是他对李婉顺的一片痴心。在他眼里李婉顺“风容秀美,博览群书,见识卓越”,夫妻生活十分和谐。
  李婉顺死于刘应道之前,于唐高宗龙朔二年逝世,享年40岁。李婉顺去世之后,刘应道悼念亡妻,清心寡欲,独居二十多年,至死方休!
  虽然失去了父亲好兄弟,但是李婉顺能找到这样一位丈夫,余生也算美满幸福了。
  江西乐安流坑村,因为其保存完整齐全而众多的古建筑,以及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,被称为“千古第一村”。
  但实际上中国还有一个村落,其古建筑之多超过乐安村,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。最为奇特的是,这座村落是由明初奇人刘伯温出手设计村落布局,千年来怪事不断。
  这座古老的村落,就是位于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的俞源村。
  传说南宋之时有一位俞义的年轻人,在他的父亲俞德过世之后扶灵回乡,路过此地投宿。第二天天亮的时候,发现停放在溪边的灵柩被紫色的藤蔓缠绕。
  俞义便认定此处是一块福地,于是就地安葬父亲,在此守墓。守墓期间与当地人通婚,留下后代,到如今村中人大多姓俞。
  刘伯温是朱元璋谋士,是明朝开国功臣。但是刘伯温在风水星学方面也很有造诣,后世流传有不少他寻龙点穴的故事。
  既然这座村落的设计是出自刘伯温之手,那么有哪些奇特之处呢?
   首先整个村落都是刘伯温按天体星象“黄道十二宫二十八星宿”排列设计建造,整个布局都是按照天体星象排列,十分神奇。
  说到“风水”,自然少不了“水”。刘伯温在村口设计了一块太极八卦图,村内又有七星塘、七星井,活水利民。
  俞源村四面环山,发源自九龙山的溪流横穿整个村庄。这条小溪最初直直而入,后来刘伯温化直为曲,使得小溪成“S”蜿蜒在村中流过。
  正是在“S”形溪流的基础上,分阴阳而建太极八卦图,正位于村口。溪流是太极阴阳鱼的界限,田野由此化为太极两仪。
  溪东阴鱼古树参天,鱼眼是一处圆形小塘。西边的阴雨则稻谷金黄,以一处隆起的田畈为鱼眼。
  小溪蜿蜒流过,能保证村内水源充足。而在山坡上大面积的种植树木,则能涵养水源,防范旱涝灾害。
  其次是著名的“七星塘”和“七星井”,刘伯温在村内上菜园、大菜园、六峰堂、水碓塘边、下田、上泉、下泉设置了七口神塘,按照北斗七星形状排列,调节风水。
  据说上个世纪40年代,村子里有一位叫俞祖芳的人回到家乡定居。在修缮祖屋的时候,想要将屋旁紧靠的一口水塘填掉。
  村里的老人纷纷反对,说填了塘肯定会遭来灾祸。俞祖芳在外闯荡多年,可不像老辈人对这些事儿深信不疑。他执意要填塘,却不想怪事儿很快发生。
  这边运途土填塘还没完,那边坚固的正屋墙体就忽然倒塌。这下子俞祖芳也慌了神,连忙让人又把塘挖出来。
  全村最大的古屋裕后堂全年“五无”,梁上无灰尘,无蜘蛛结网,无苍蝇、蚊子,无鸟雀过夜栖息,屋内阴凉无比,传说就是与阴阳八卦有关。
  除了七星塘之外,村内还有一口“气象井”,天气晴朗则水清,若是井水变得浑浊则不久势必会下雨。
  而在声远堂桁条上还挂着九条木雕鲤鱼,这些木雕鲤鱼会随着季节气候的变化而转变颜色,有时黑有时黄有时红,十分神奇。
  整座村落都笼罩着一种神秘而耐人探寻的氛围,古韵气息隆厚,是古代的遗产珍宝。
  晚清末年乃至民国初年,天下动乱,军阀割据,各自为营。雄踞东北的正是张作霖统帅的奉系军阀,张作霖去世之后由其子张学良接手军队。张作霖是大帅,张学良则被称为少帅。
  很多只是粗略了解这父子两人的朋友,可能会以为张学良是张作霖的独子。但实际上张作霖娶了六七位妻妾,一共生了八个儿子和六个女儿。
  张学良是嫡长子,他的人物故事大家应该都有听说过。那么除了他之外,张作霖的其余七子又有着怎样的境遇,最后结局如何呢?
  次子张学铭生于1908年,早年就读于东北讲武堂,1928年入日本陆军步兵学校学习。归国之后任天津市警察局局长,天津市市长。
  七七事变之后,张学铭曾旅居香港美国等地,香港沦陷后归陆。1943年,曾被迫接受汪伪政权职位,因为是被迫所以后来没有被追究。抗战胜利后曾任东北行辕参议室副主任、总参议。建国后也担任天津市建设局副局、市政工程局副局长等职位,于1983年去世。
  三子张学曾,是张作霖所有儿子中最调皮的一个,据说他是唯一一个敢向张作霖提条件的人。张作霖被炸身亡之时,张学曾也在那辆火车上,因为偶然去了别的车厢而逃过一劫。
  西安事变之后,张学曾远赴日本、英国留学,后来前往联合国工作,定居美国,留下二子一女。
   四子张学思,生于1916年,自幼就有极高的爱国情怀。九一八事变之后,张学思积极参与进抗日救亡活动中,后又参加反帝大同盟。1933年4月,张学思加入共产党,此后为国家和党都做出很大的贡献。
  因为在抗战和解放战争中立下的战功,张学思得以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、原海军参谋长。
  五子张学森,自幼调皮。据说八九岁的时候,他曾经在仪门玩闹,对着仪门卫兵耍无赖,被张作霖脱了鞋子狠狠的揍了一顿。
  张学森曾居住在台湾,后来远赴美国,并在一家航空公司工作。1995年病逝于北京,享年75岁。
  很多人都以为张闾蘅是张学良的女儿,实际上是养女儿,张学森才是张闾蘅的亲父。
  六子张学浚,生于1922年,抗战之时曾加入国民党军统部门担任翻译工作,负责与美军联系。后来定居澳门,曾在当地一所学校当老师教中文,1967年迁居台湾,1984年病逝。
  七子张学英,新中国前移居台湾,后来又移居香港,最终贫病交加在香港病逝。
  八子张学铨,生于1925年。据说当初他刚出生,父亲张作霖就接到了前线打来的电话,说郭松龄被处决了。张作霖十分高兴,当即为他取小名“太平郎”。
  早年张学铨曾参加共产党,后来在解放战争中负伤退下前线,晚年在图书馆任职。
  这是张作霖其余七子,虽没有张学良出名,但也有为国家做出贡献之辈。
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8 草根星空_民间偏方网京ICP备13007654号-1
站长联系:vipyouxiang@126.com
注: 本站内容全部取材于网络信息或网友上传,如有雷同或版权问题,请通知本站,本站将立即处理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