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民间传说 > 孔子弟子子贡简介 为什么说他是孔子脑残粉?

孔子弟子子贡简介 为什么说他是孔子脑残粉?

浏览: 作者:佚名

  孔子是儒学创始人,也是后世公认的圣人。孔子的优秀世所公知,千千万万的人是孔子和儒家学说的拥护者。但若说孔子最早的脑残粉,非子贡莫属。
  不过虽然子贡是孔子忠实脑残粉,但是在最开始的时候,子贡对孔子可没有那么认可。在跟着孔子第一年的时候,子贡认为自己远超孔子。第二年则认为与孔子相等,第三年则比不上,后来经历的越多,了解孔子越多,就越发现自己永远比不上孔子。于是就这样,自然而然的成为了孔子的脑残粉。
  《论衡·讲瑞》载:“子贡事孔子一年,自谓过孔子;二年自谓与孔子同;三年自知不及孔子。当一年二年之时,未知孔子圣也,三年之后,然乃知之。”
  孔子有那么多弟子,只有子贡最尊敬和认可孔子的学说,称孔子为圣人,成为孔子及其学说的宣传者和捍卫者。
  《论语·子张》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,从子贡的一言一语中,就可以看出他对孔子的崇拜和尊敬。
  鲁国有一位大夫孙武叔,孙武叔说:“子贡比仲尼贤明。”
   子贡一听马上就反驳说:“就像是宫墙,我的墙刚好够着大家的宫墙,所以能看见漂亮的屋室。但是老师的宫墙数仞,因为找不到门进入,同时也不能越过城墙看见,所以不知道宗庙之美,房舍的富丽。”
  当有人诽谤孔子时,子贡听见立马挺身而出:“不要这样做,仲尼不能受到侮辱。他的贤德,就像是一座丘陵,不能够逾越。仲尼,就像是日月,高不可攀,更不可僭越。人就是想要自觉,难当还能伤到日和月吗?多数都是些不自量力者。”
  陈子禽怀疑仲尼,于是就对子贡说:“圣贤的人应当是您,仲尼哪里能得上呢?”
  子贡立刻回答:“你一言以为知,一言以为不知,说话不可不慎重。老师不可及也,就好比天之难以攀登。”
  子贡还曾经对齐景公说:“我一生都在天的下面,怎么知道天的高。我一生都踏在地面,哪里知道地的厚重。我跟随仲尼,就好像干渴的我拿着勺壶,舀江海的水来喝。就算喝满了肚子离开,也不知道江海到底有多深。”
  齐景公十分惊奇,说:“先生对仲尼的赞誉,是否太过了?”
  子贡回答:“我哪里说过了呢?还忧虑远不及矣。我赞誉仲尼,就好像双手捧着泥土依附于泰山,并没有什么益处。我不赞誉仲尼,就好像双手挨着泰山,对泰山也没有什么损害。”
  孔子能享誉世界,子贡功劳不小。司马迁曾言:“夫使孔子名布扬天下者,子贡先后之也。”《洙泗考信余录》也说:“子贡之推崇孔子至矣,则孔子之道所以昌明于世者,大率由于子贡。”
  子贡这么推崇孔子,也是有依据的,他在孔子这儿学到很多道理。子贡是孔子弟子中最富裕的,因为他最会做生意。
  鲁国有法律,若是鲁国人在其他国家成为奴隶姬妾的,有能力意愿将人赎回来的,国家会给补偿。有一次子贡赎了人,回到鲁国,却拒绝了这份补偿。
  子贡肯定认为这只是小事儿,自己能承担,无需国家补偿。当时的确有许多人称赞子贡,但是孔子却批评了他。
  因为如果子贡不要钱,得到了好的名声。那么就算后面有人想要赎人,也不好意思索要补偿。有能力的还好,不能承受的宁愿不赎人,也不想被人批评品德。这样只会造成更多的人不愿意在外赎回鲁国人,而使得更多的鲁国人受到欺凌。
  子贡听后,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,对孔子越发敬佩。同样的事情还有很多,孔子用他的智慧,赢得子贡的尊敬和支持。
  孔子是儒学创始人,也是后世公认的圣人。孔子的优秀世所公知,千千万万的人是孔子和儒家学说的拥护者。但若说孔子最早的脑残粉,非子贡莫属。
  不过虽然子贡是孔子忠实脑残粉,但是在最开始的时候,子贡对孔子可没有那么认可。在跟着孔子第一年的时候,子贡认为自己远超孔子。第二年则认为与孔子相等,第三年则比不上,后来经历的越多,了解孔子越多,就越发现自己永远比不上孔子。于是就这样,自然而然的成为了孔子的脑残粉。
  《论衡·讲瑞》载:“子贡事孔子一年,自谓过孔子;二年自谓与孔子同;三年自知不及孔子。当一年二年之时,未知孔子圣也,三年之后,然乃知之。”
  孔子有那么多弟子,只有子贡最尊敬和认可孔子的学说,称孔子为圣人,成为孔子及其学说的宣传者和捍卫者。
  《论语·子张》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,从子贡的一言一语中,就可以看出他对孔子的崇拜和尊敬。
  鲁国有一位大夫孙武叔,孙武叔说:“子贡比仲尼贤明。”
   子贡一听马上就反驳说:“就像是宫墙,我的墙刚好够着大家的宫墙,所以能看见漂亮的屋室。但是老师的宫墙数仞,因为找不到门进入,同时也不能越过城墙看见,所以不知道宗庙之美,房舍的富丽。”
  当有人诽谤孔子时,子贡听见立马挺身而出:“不要这样做,仲尼不能受到侮辱。他的贤德,就像是一座丘陵,不能够逾越。仲尼,就像是日月,高不可攀,更不可僭越。人就是想要自觉,难当还能伤到日和月吗?多数都是些不自量力者。”
  陈子禽怀疑仲尼,于是就对子贡说:“圣贤的人应当是您,仲尼哪里能得上呢?”
  子贡立刻回答:“你一言以为知,一言以为不知,说话不可不慎重。老师不可及也,就好比天之难以攀登。”
  子贡还曾经对齐景公说:“我一生都在天的下面,怎么知道天的高。我一生都踏在地面,哪里知道地的厚重。我跟随仲尼,就好像干渴的我拿着勺壶,舀江海的水来喝。就算喝满了肚子离开,也不知道江海到底有多深。”
  齐景公十分惊奇,说:“先生对仲尼的赞誉,是否太过了?”
  子贡回答:“我哪里说过了呢?还忧虑远不及矣。我赞誉仲尼,就好像双手捧着泥土依附于泰山,并没有什么益处。我不赞誉仲尼,就好像双手挨着泰山,对泰山也没有什么损害。”
  孔子能享誉世界,子贡功劳不小。司马迁曾言:“夫使孔子名布扬天下者,子贡先后之也。”《洙泗考信余录》也说:“子贡之推崇孔子至矣,则孔子之道所以昌明于世者,大率由于子贡。”
  子贡这么推崇孔子,也是有依据的,他在孔子这儿学到很多道理。子贡是孔子弟子中最富裕的,因为他最会做生意。
  鲁国有法律,若是鲁国人在其他国家成为奴隶姬妾的,有能力意愿将人赎回来的,国家会给补偿。有一次子贡赎了人,回到鲁国,却拒绝了这份补偿。
  子贡肯定认为这只是小事儿,自己能承担,无需国家补偿。当时的确有许多人称赞子贡,但是孔子却批评了他。
  因为如果子贡不要钱,得到了好的名声。那么就算后面有人想要赎人,也不好意思索要补偿。有能力的还好,不能承受的宁愿不赎人,也不想被人批评品德。这样只会造成更多的人不愿意在外赎回鲁国人,而使得更多的鲁国人受到欺凌。
  子贡听后,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,对孔子越发敬佩。同样的事情还有很多,孔子用他的智慧,赢得子贡的尊敬和支持。
  自隋唐之后,科举考试就是国家取仕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途径。学子书生们十年寒窗,就等一朝金榜题名,高中状元,此后金榜题名。
  不过状元不是那么好考的,每年参加考试的那么多,从地方考到中央,从乡试到殿试,层层选拔。千万学子中,每三年才出一位状元。
  状元如此优秀,非真才实学者不能得之。漫漫历史长河中的确有那么几位凭借运气考上状元的,但是并不代表他们没有才学,毕竟能够上殿试已经说明一切。但是吧,你绝想不到历史上还有一位状元,不是考来的,而是凭借厚脸皮讨来的。他就是唐文宗开成三年戊午科状元——裴思谦。
  裴思谦没有大才,就是个普通的考生。从地方上来到京城参加考试,因为会来事儿会巴结,很快就与观军容使仇士良打的火热,受到仇士良庇佑。
  仇士良大名,但凡对唐朝历史了解的人,应当都听过。这位是唐朝时期著名权宦,尽管为宦官,但是却把持朝政,杀二王四相,连皇帝都不放在眼里。因为手中有权,尽管多次在皇帝面前无理,皇帝对其也无可奈何。
  裴思谦因为受到仇士良赏识,毫无官职,却能在京城混得风生水起。当年考试,裴思谦心血来潮,想要个进士当当,于是就去找仇士良拿了个帖子。
   裴思谦带着帖子就来找了主考官高锴,直接表示他想要个进士当当。高锴是有名的贤臣,自然不肯,令人将裴思谦轰走。
  裴思谦气急败坏,临走之前放下狠话:“你给我等着,等下次考试我非要个状元当当不可。”
  等到又一次科举考试,裴思谦带着仇士良的荐帖,对高锴说:“仇大人有信,荐裴思谦为状元。”
  仇士良在朝中气焰嚣张,连皇帝都不放在眼里,高锴不能拒绝,只能好声说:“状元的人选已经定下来了,状元之外的可以任仇大人挑选。”
  裴思谦厚着脸皮说:“非状元不可!”
  威逼之下,高锴也只能同意取裴思谦为状元,裴思谦心满意足而去。
  裴中状元后,周游狎妓,赋诗自夸,气盛一时。《全唐诗》存其诗《及第后宿平康里》:
  银缸斜背解鸣珰,小语偷声贺玉郎。
  从此不知兰麝贵,夜来新惹桂枝香。
  没有那个才华,非要当状元。自己跑去厚着脸皮讨来之后,还如此嚣张,正合“人至贱则无敌”。
  诸葛亮在《出师表》中说:“臣本布衣,躬耕于南阳,苟全性命于乱世,不求闻达于诸侯。先帝不以臣卑鄙,猥自枉屈,三顾臣于草庐之中,咨臣以当世之事,由是感激,遂许先帝以驱驰。”
  因此很多人理所当然的以为,诸葛亮在遇到刘备之前,就是一个出身低微,种田南阳之人。遇到刘备之后,才一飞冲天,建功立业。不,你错了,诸葛亮来历可不平凡。
  这也不怪大家,中国人自古一来都以“谦虚”为美德。在别人夸奖你的时候,明明的确很好,却也只说“一般一般”。正如诸葛亮这样,明明出身显贵,却还谦虚的说是布衣,躬耕南阳。
  诸葛亮出生在一个官宦之家,父亲诸葛珪曾在东汉末年为泰山郡丞。诸葛氏是琅琊望族之一,先祖诸葛丰曾在西汉当过司隶校尉。后来诸葛亮父母早逝,诸葛亮与弟弟诸葛均被叔父诸葛玄收养,而诸葛玄当时为豫章太守。
  诸葛亮还有一个哥哥诸葛瑾,是孙权麾下重要谋士,深受孙权器重。后来担任长史和司马,相当于今天的秘书长、参谋长。
  本家不错,别忘了诸葛亮还有姻亲。我们都知道,诸葛亮与襄阳名士黄承彦交好,后来黄承彦将自己的丑女黄月英许配给诸葛亮。
   黄承彦本身是名士,同时还有一个好岳家。黄承彦的岳父是南郡大士蔡讽,汉末诸蔡最盛,蔡家十分显赫。蔡讽的姐姐嫁给了汉太尉张温,小女儿配给了刘表。
  黄承彦又与襄阳名士上层社会圈子:庞统、庞德公、司马徽、徐庶等人交好。这些人都能成为诸葛亮的助力。
  这么一圈人物关系图下来,你还认为诸葛亮就只是一个什么都没有的平头老百姓吗?
  为什么诸葛亮最后选择了刘备?私认为是两种可能。
  除了投靠刘备,诸葛亮还有曹操、孙权、刘表、刘璋等人可以投靠。而曹操和孙权两人,早就名动天下,手上的班子基本已经建成了。就算诸葛亮加入进去,也不能像在刘备那里一样,放手去干。
  至于刘表和刘璋,可能就是诸葛亮看不上眼了。有人问,这样是不是显得诸葛亮有些功利。不是说诸葛亮本来只求“苟全性命于乱世,不求闻达于诸侯”的吗?那这可能又是一个误解了。
  诸葛亮在投靠刘备之前,就常以管仲、乐毅自比。如果一个真的想要隐居的人,会如此为之吗?
  这么一圈下来,已经名动天下,但是却还没有完全建成的刘备班子,就成了诸葛亮的最好选择。
  第二种可能真就是诸葛亮看上刘备了,刘备三顾茅庐,完成了诸葛亮的考验。所以诸葛亮欣欣然跟随刘备出山,助他图谋江山。
  对此,你们怎么看呢?
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8 草根星空_民间偏方网京ICP备13007654号-1
站长联系:vipyouxiang@126.com
注: 本站内容全部取材于网络信息或网友上传,如有雷同或版权问题,请通知本站,本站将立即处理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