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民间传说 > 西汉河间献王刘德是谁?刘德为何会遭到汉武帝的猜忌?

西汉河间献王刘德是谁?刘德为何会遭到汉武帝的猜忌?

浏览: 作者:佚名
  方文山所作《献王谣》中的主人公就是西汉汉景帝的次子河间献王刘德。“秦火搜遗,史册存;献书雅名,天下闻”,汉景十三王,只有这河间王刘德是“夫惟大雅,卓尔不群”、“礼乐是修,为汉宗英”。
  当时的百姓们非常爱戴这位王爷,尊称刘德为“献书王”。可就是这样一位风姿卓绝的人物,最终却遭到自己的亲兄弟汉武帝的怀疑,郁郁而终。刘德应该算是汉武帝的十二个兄弟中最无心皇位的人了,汉武帝为什么会对他有所猜忌呢?
  这件事的祸源要从汉武帝还是胶东王的时候说起。汉景帝时期,景帝宠爱的几个夫人,无非就是栗姬、程姬以及王娡姐妹,而刘德就是汉景帝尤其宠爱的栗姬之子,他们所有皇子的大哥刘荣还曾被景帝立为太子。在那个时候,栗姬母子可谓是风头正旺,人人趋而附之,作为太子的同胞弟弟,刘德的身价也水涨船高。
  可是,馆陶长公主本欲拉拢栗姬,缓和之间剑拔弩张的关系,想将女儿许给栗姬的太子儿子刘荣。栗姬一向恼怒馆陶长公主给汉景帝进献美女,想也没想就拒绝了这门亲事,言语上还挖苦馆陶长公主。此事过后,栗姬和馆陶长公主的关系更加不好了,馆陶长公主改变主意,转而拉拢景帝的另一位夫人,也就是王娡,定下了王娡之子胶东王刘彻和她的女儿陈阿娇的婚事。
  之后,馆陶长公主就挑拨汉景帝和栗姬的关系,经常在汉景帝面前说栗姬的坏话,还诬陷栗姬对后宫夫人们使用“巫术”。再之后,汉景帝病重询问栗姬会如何对待他的儿子和后妃们,栗姬态度狠绝,更是让景帝失望。王娡和馆陶长公主趁 机鼓动大臣们请立栗姬为皇后,则彻底惹怒景帝,景帝一怒之下就将栗姬打入冷宫,还废掉了刘荣的太子之位,改立刘彻为太子。
  这件事过后,栗姬母子的地位一下子沉入谷底,最终的直接得益者就是刘彻和王娡母子,所以,刘彻继位以后,才会对刘德如此忌惮,总觉得刘德对他不怀好意。可是,刘德根本就是一脸懵逼啊,如果非要说他这一生对什么东西感兴趣的话,那无疑就是收藏各种各样的珍贵古书了,他哪里还有那些个争夺皇权的心思呢?
  大家可以看看刘德这五十年的王爷生涯到底都做了哪些事,简直单调乏味极了,那就是四处奔走找书、买书、搬书、抄书、翻译书。他的生命中,书占了99.9%的比重,另外的0.1%则是日常生活的比重。他将毕生精力都投入到了对中国文化古籍的收集与整理上,对刘彻心心念念的皇位和权力没有半点欲望。
  反而是对稀有的书的追求大过皇位,他可以为了一本书,放下王爷的身份去求一个平民,可以好言好语的对待那些给他甩脸子的人,也可以不远万里的到一个地方求书。但凡刘德有一点利用权势的意思,他大可以派一大批士兵,每家每户的搜啊,搜到书就直接抢走啊,还付钱,还好言相劝,还巴巴地去求他们干嘛?
  刘德得到数以万计的珍贵书籍,很多都是秦朝时候躲过了秦始皇魔爪的孤本,他誊抄了一份,还将原书如数还给书主。据说,刘德所持有的书籍,可以与整个汉朝相比。汉朝的天下是打出来的,加上前朝的始皇焚书,汉朝很缺书,所以汉惠帝时期才会有“挟书律”。刘德将这些书都捐献给了朝廷,这对于汉武帝来说,无异于雪中送炭。
  得知汉武帝竟然怀疑他的时候,刘德非常痛心,也没有心思再收集书籍了,而是整日待在家里喝酒作秀给汉武帝的探子们看,几个月后,刘德便命归黄泉了。悲哉!悲哉!
  方文山所作《献王谣》中的主人公就是西汉汉景帝的次子河间献王刘德。“秦火搜遗,史册存;献书雅名,天下闻”,汉景十三王,只有这河间王刘德是“夫惟大雅,卓尔不群”、“礼乐是修,为汉宗英”。
  当时的百姓们非常爱戴这位王爷,尊称刘德为“献书王”。可就是这样一位风姿卓绝的人物,最终却遭到自己的亲兄弟汉武帝的怀疑,郁郁而终。刘德应该算是汉武帝的十二个兄弟中最无心皇位的人了,汉武帝为什么会对他有所猜忌呢?
  这件事的祸源要从汉武帝还是胶东王的时候说起。汉景帝时期,景帝宠爱的几个夫人,无非就是栗姬、程姬以及王娡姐妹,而刘德就是汉景帝尤其宠爱的栗姬之子,他们所有皇子的大哥刘荣还曾被景帝立为太子。在那个时候,栗姬母子可谓是风头正旺,人人趋而附之,作为太子的同胞弟弟,刘德的身价也水涨船高。
  可是,馆陶长公主本欲拉拢栗姬,缓和之间剑拔弩张的关系,想将女儿许给栗姬的太子儿子刘荣。栗姬一向恼怒馆陶长公主给汉景帝进献美女,想也没想就拒绝了这门亲事,言语上还挖苦馆陶长公主。此事过后,栗姬和馆陶长公主的关系更加不好了,馆陶长公主改变主意,转而拉拢景帝的另一位夫人,也就是王娡,定下了王娡之子胶东王刘彻和她的女儿陈阿娇的婚事。
  之后,馆陶长公主就挑拨汉景帝和栗姬的关系,经常在汉景帝面前说栗姬的坏话,还诬陷栗姬对后宫夫人们使用“巫术”。再之后,汉景帝病重询问栗姬会如何对待他的儿子和后妃们,栗姬态度狠绝,更是让景帝失望。王娡和馆陶长公主趁 机鼓动大臣们请立栗姬为皇后,则彻底惹怒景帝,景帝一怒之下就将栗姬打入冷宫,还废掉了刘荣的太子之位,改立刘彻为太子。
  这件事过后,栗姬母子的地位一下子沉入谷底,最终的直接得益者就是刘彻和王娡母子,所以,刘彻继位以后,才会对刘德如此忌惮,总觉得刘德对他不怀好意。可是,刘德根本就是一脸懵逼啊,如果非要说他这一生对什么东西感兴趣的话,那无疑就是收藏各种各样的珍贵古书了,他哪里还有那些个争夺皇权的心思呢?
  大家可以看看刘德这五十年的王爷生涯到底都做了哪些事,简直单调乏味极了,那就是四处奔走找书、买书、搬书、抄书、翻译书。他的生命中,书占了99.9%的比重,另外的0.1%则是日常生活的比重。他将毕生精力都投入到了对中国文化古籍的收集与整理上,对刘彻心心念念的皇位和权力没有半点欲望。
  反而是对稀有的书的追求大过皇位,他可以为了一本书,放下王爷的身份去求一个平民,可以好言好语的对待那些给他甩脸子的人,也可以不远万里的到一个地方求书。但凡刘德有一点利用权势的意思,他大可以派一大批士兵,每家每户的搜啊,搜到书就直接抢走啊,还付钱,还好言相劝,还巴巴地去求他们干嘛?
  刘德得到数以万计的珍贵书籍,很多都是秦朝时候躲过了秦始皇魔爪的孤本,他誊抄了一份,还将原书如数还给书主。据说,刘德所持有的书籍,可以与整个汉朝相比。汉朝的天下是打出来的,加上前朝的始皇焚书,汉朝很缺书,所以汉惠帝时期才会有“挟书律”。刘德将这些书都捐献给了朝廷,这对于汉武帝来说,无异于雪中送炭。
  得知汉武帝竟然怀疑他的时候,刘德非常痛心,也没有心思再收集书籍了,而是整日待在家里喝酒作秀给汉武帝的探子们看,几个月后,刘德便命归黄泉了。悲哉!悲哉!
  玩弄一国算什么,玩弄一个时代才是真正的大牛。当然这事儿在很多人看来很难,但历史上还真有一人做到了,那就是孔子的弟子子贡。
  子贡是孔子的亲传弟子,位列孔门十哲,孔子称其为“瑚琏之器”。子贡原名端木赐,华夏族,春秋卫国人。对子贡稍有了解的人,应当都知道子贡是春秋最成功的外交家。他利口巧辞,善于雄辩,靠着一张嘴将一个时代玩弄在鼓掌之间。
  春秋末年,齐国田常想要谋夺国君之位,但是当时他所在的陈田家族虽然是齐国顶级门阀,国内仍然有高,国,鲍,晏四家制衡。
  以四家为首的其他家族,让陈田家族不敢轻举妄动,于是田常就想了一个办法。挑动战争,让齐国攻打鲁国,转移矛盾,同时也增强自己的力量。
  鲁国是孔子的出生地,是他的母国。如今鲁国面临齐国的攻伐,他能视而不见吗?自然不能!
  孔子对自己的弟子说:“如今国家危亡,你们有什么办法?”
  子路最先出列:“老师,让我去吧!”孔子摇了摇头。
   子张和子石也纷纷出列:“老师,那让我去吧!”“老师,我去!”孔子再次摇摇头,没有允许。
  一直到等到子贡出列,说:“老师,此事就交给我吧!”
  孔子这才点了点头:“这事儿就交给子贡了!”
  孔子对自己的弟子了解,知道鲁国面临的危难,只有交给子贡才能完美解决。
  子贡接受任务后,先是到了齐国,觐见田常。对田常说:“您出兵攻打鲁国,无非是想要转移矛盾。但是鲁国弱小,齐国击败鲁国理所应当。吴国强大,若是您出兵攻打吴国,一时之间肯定不能完成,这就给了您时间积蓄力量。”
  田常被子贡说服,于是放弃攻打鲁国,转为攻打吴国。离开齐国,子贡又到了吴国,面见吴王夫差。受到接见后,子贡对吴王说:“大王您一定听说了齐国要进攻鲁国的消息。鲁国弱小,被齐国打败理所当然。但是一旦鲁国战败,齐国定然骄傲,生出霸主之心,成为您称霸中原最大的障碍。如果您到时候出兵援吴,一是彰显大国气度,二则能显示出吴国的强盛,让齐国忌惮。”
  夫差一听,是这么个理儿呀!于是就派遣大军,准备援救鲁国,讨伐齐国。但是越国在后方,万一他趁自己出兵齐国之时攻打怎么办?子贡当即表示:“这事儿您就交给我吧!”
  于是子贡又跑到越国,说服越国跟随吴国一同讨伐齐国。吴王这才放下心来,派兵出征。
  这还不算完,出了越国,子贡又跑到了晋国。他对晋王说:“如今吴国准备救鲁伐齐,等到吴国战胜齐国,肯定会加兵晋国,您可一定要整兵做好战斗准备呀!”晋王一听,那还得了,连忙下令让军队做好准备。
  子贡在齐国、吴国、越国、晋国转了一圈儿,几国之间整个就乱了套了。
  吴国出兵伐齐,大败齐军。晋国一看不好,又出兵攻打刚经历了一场大战的吴国,大败吴军。越王看准机会,趁着吴王大败之时,出兵吴国,将吴国灭掉,随后北上争霸,成为春秋最后一位霸主。
  几个大国,都纷纷遭受损失。而原本最危急的鲁国,却一点事儿都没有,得以保存。
  “故子贡一出,存鲁、乱齐、破吴、强晋而霸越。子贡一使,使势相破,十年之中,五国各有变。”
  有子贡这么一出,春秋混乱衰弱,开始慢慢步入战国时期。一人玩弄一个时代,还有哪位强人?
  对了,子贡不仅是一位成功的外交家,也是一位出色的商人。他曾往来曹鲁两国做生意,是孔子弟子中最富有的人。今日咱们说“端木遗风”的诚信经营作风,就是出自子贡。子贡因为其出色的经商才能,也成为民间供奉的财神。
  蔡邕就是中国古代著名才女蔡文姬的亲生父亲,是东汉著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,和曹操是故友。
  中国古代一共有四把名琴,它们分别是齐桓公的“号钟”,楚庄王的“绕梁”,司马相如的“绿绮”和蔡邕的“焦尾”。
  传说,蔡邕曾经在江浙一带待过一段时间,也就是在那里,蔡邕发现了制作焦尾琴的绝佳木材。当时蔡邕听到木头在火中被烧到爆裂,“噼里啪啦”的声音传到他的耳边,他只是听见这声音就判断这正在被火烧的木头是一块好木头。于是蔡邕找到了烧火的位置,从火堆里把这块桐木捡了出来,还亲手把它给做成了一把琴。因为木头的尾部有一部分被烧焦了,所以取名为“焦尾琴”。
  蔡邕的焦尾琴能弹奏出非常美妙的音乐来,这把琴就渐渐的出了名。蔡邕的音乐造诣不低,据说他能听出音乐曲子中的杀意。
  说的是蔡邕住在陈留的时候,他的邻居常常与他往来,交情很好,有一次呢,邻居就邀请蔡邕到他家去参加宴会。那场宴会办得挺隆重的,还有会弹琴的客人在屏风后面弹琴助兴呢!等蔡邕赶到邻居家门口的时候,邻居已经和其他客人喝高了。正当蔡邕准备抬脚跨进门的时候,他却一脚退了出来,因为他从邻居家的乐曲声中听到了杀意。
  蔡邕还是很惜命的,他心里想的是,好你个隔壁老王啊,邀请我来做客竟然怀了这个坏心思,是要杀我吗?离开前,蔡邕告诉看门人,告诉你家主人,我今天并不是没有赴约,而是来到门口又走了!
  门人将蔡邕的原话告诉了主人,主人的酒立刻就醒了大半,哎呀呀,这可怎么得了,他什么时候得罪了蔡邕吗?要知道这蔡邕的名声很大,连曹操都要敬他三分呢,他这等小老百姓,哪里敢招惹他不快呢?他赶紧追了出去,追上了蔡邕,并询问原因。
  蔡邕就说,你家的曲子声中有杀意!主人回到家把那位弹琴的客人请了出来,互相一说才明白过来,原来蔡邕说的都是真的,只不过那杀意不是冲着蔡邕来的,而是冲着一只小强。对,就是那号称打不死的小强。
  弹琴的客人说,他在弹琴的时候,看到一只小强正要扑向知了,眼看那知了都要飞走了,那小强还在执着于扑的那个动作的准备阶段,他看得都着急了,好害怕那只小强失去了扑倒知了的机会。而他当时弹琴的动作一直没有停止,这样一来,杀知了的心意就流露到了曲子当中。他自己都没有察觉到自己的曲子中有杀意,而蔡邕却听出来了,当即对蔡邕是佩服得五体投地呀!
  蔡邕死后,焦尾琴流落到了皇宫里。后来有说法称,齐明帝时期,焦尾琴曾现世过,当时是一名弹琴的高手王仲雄奉帝命弹奏的焦尾琴,那王仲雄还创作了一支曲子《懊恼曲》呢!至于后来这焦尾琴的下落嘛,有的说是到了南唐中主李璟手中,后来到了大周后手里,最后南唐后主李煜国灭身死,焦尾琴就被宋朝皇室所夺了。至今为止,焦尾琴下落不明,我们也只在历史记录中瞧见过它的踪影。
  蔡邕不只是在音乐方面有才华,在文学方面、书法方面也格外出众,堪称东汉的旷世奇才。再加上他的人品德行都是出了名的好,更是为他本人增添了魅力,以致于他的几个儿女们的故事也颇受关注,特别是他的小女儿蔡文姬的故事,流传了千百年之久。
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8 草根星空_民间偏方网京ICP备13007654号-1
站长联系:vipyouxiang@126.com
注: 本站内容全部取材于网络信息或网友上传,如有雷同或版权问题,请通知本站,本站将立即处理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