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养生保健 > 了解用药误区要趁早

了解用药误区要趁早

浏览: 作者:佚名
了解用药误区要趁早  2008-06-20 15:24:30

  我们通常碰到的猝死者大多是因为冠心病、心肌梗死等病症突然暴发所致,即心源性猝死,其次是脑性猝死。但是你知道吗,日常服用的一些药物,也有可能成为引起猝死的罪魁祸首,所以安全服药非常重要。下面就百姓常见的4种服药误区一一说明。

  误区一:服用剂量过大

  以治疗心律失常药为例,地高辛、西地兰、洋地黄毒苷虽然是治疗心力衰竭的主药,可若使用不当会诱发心律紊乱、房室传导阻滞和充血性心力衰竭,如未能及时发现,可因室颤而致死。原因是这类药物的治疗量与中毒量非常接近,极易引起中毒,很难掌握,所以患者切不可擅自用药,应遵医嘱谨慎用药。

  奎尼丁是治疗心律失常的重要药物,当血液中药物浓度超过每毫升6微克时,可出现室性阵发性心动过速,甚至心室颤动,或诱发脑血管、冠状动脉栓塞,患者会突然意识丧失,四肢抽动,呼吸停止,医学上称之为“奎尼丁晕厥”,需进行复苏抢救后才可能好转。利多卡因常用于防治急性心肌梗死时室性心律失常,如果用量过大或静脉注射过快会导致血压下降和心脏骤停,重者可因循环衰竭致死。用苯妥英钠治疗心律不齐时,若过量或静脉注射过快,也可引起心动过缓、传导阻滞,甚至心跳停止。

  误区二:服药方法不当

  药品的服用方法是一个和药品副作用同样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。如果方式、时间不正确,与饮食的搭配不合理,不仅不利于药效的发挥,还可能导致各种你意想不到的危险。服药不能简单的随一日三餐服。“一日三次”是药物学家根据实验测定出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速率后规定的,意思是将一天24小时平均分为3段,每8小时服药一次。只有按时服药才能保证体内稳定的血药浓度(血液中药物的浓度),达到治疗的效果。如果把3次服药时间都安排在白天会造成白天血药浓度过高,给人体带来危险;而夜晚又达不到治疗浓度。“饭前服用”则是指此药需要空腹(餐前1小时或餐后2小时)服用以利吸收。如果你在吃饭前刚吃进一大堆零食,那此时的“饭前”可不等于“空腹”。而“饭后服用”则是指饱腹(餐后半小时)时服药,利用食物减少药物对胃肠的刺激或促进胃肠对药物的吸收。同样,如果你在饭前刚吃进不少零食,也不必教条得非要等到饭后才服药。不能躺着服药。躺着服药,药物容易黏附于食管壁,不仅影响疗效还可能刺激食道,引起咳嗽或局部炎症,严重的甚至损伤食管壁,埋下患食管癌的隐忧。所以,最好取坐位或站姿服药。不能干吞药。有些人为了省事,不喝水,直接将药物干吞下去,这也是非常危险的。一方面可能与躺着服药一样损伤食道,甚至程度更严重;另一方面没有足够的水来帮助溶解,有些药物容易在体内形成结石,例如复方新诺明等磺胺类药物。不能对着瓶口喝药。这种情况尤其多见于喝糖浆或合剂。一方面容易污染药液,加速其变质;另一方面不能准确控制摄入的药量,要么达不到药效,要么服用过量增大副作用。

  误区三:滥服用药误区

  “大病到医院,小病去药房”,不少人在身体有了疾患以后,喜欢到药房自行配药。而不少药品则因为滥用而引发众多不良反应。近年来因服解热镇痛药而导致血中粒细胞、血小板下降者为数不少。感冒发烧是机体正常的免疫反应,稍有头痛脑热便自服药物是不科学的,尤其是含有扑热息痛、双氯灭痛类药物的抗感冒药,其副作用之一便是抑制骨髓造血系统。但由于个体差异的不同,对其副作用的敏感程度也不同。因此,过敏体质的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慎服此类药。有人认为,腹泻必然是胃肠道细菌感染,因而一旦遇到腹泻便使用抗菌药来治疗,如黄连素、庆大霉素、环丙沙星、氟哌酸等。滥服的结果便是引起不同程度的胃肠道副作用,如恶心、呕吐、食欲下降,甚至影响肝脏、肾脏和造血功能,其中以广谱抗生素引起的胃肠道副作用较为严重。专家介绍说,像痢疾和一部分由大肠杆菌感染所引起的肠炎,确实是细菌感染,治疗时应当用抗菌药物。然而,腹泻未必全是细菌感染胃肠道所致,如腹部受凉引起的肠蠕动加快,对乳品、鱼、虾等食物过敏引起肠的变态反应,此类腹泻便没有细菌感染存在。

  让人颇感意外的是,高学历群体中的白领人士也成了滥用药人群中的一员。由于平日工作压力较大,他们开始成为心理药品的拥护者,其中不少人靠药品来解除失眠、抑郁等烦恼。只有情绪低落到无法控制才属于真正的心理问题,而且解忧药物有一定的不良反应,最大的损害是不容易察觉的隐性反应,有的人甚至会产生轻生的想法。所以,在服用神经系统的解忧药物时,最好有医生的指导,并严格遵照医嘱。心理咨询中心的专家也明确表示,大多数心理问题应用心理咨询的方式和心理治疗的手段来解决。面对工作压力和社会竞争,人们释放压力的最佳方式是自我调节,平时可经常做做运动,节假日去郊外旅游等。

  误区四:不选择最佳服药时间

  近年来,随着医药科学的发展,专家们发现许多药物的疗效与用药时间密切相关。这是因为人体的生理和病理变化与昼夜节律波动现象有关。故此,应根据疾病的昼夜节律波动规律,选择最佳服药时间,达到最佳疗效。

  铁剂:贫血患者补充血剂,如果晚上7点服用,比早上7点服用在血中的浓度增加4倍,疗效最好。

  钙剂:人体的血钙水平在午夜至清晨最低。故临睡前服用补钙药可使钙得到充分的吸收和利用。

  降压药:根据人体生物钟的节律,服降血压药1日3次,宜分别于早上7时,下午3时和晚上7时服用,早晚两次的用药量比下午用量要适当少些。晚上临睡前不宜服用降压药,以防血压过低和心动过缓,致脑血栓形成。

  抗生素及消炎类药物:抗生素药物排泄较快,为了在血液中保持一定浓度,每隔6小时应服药1次。消炎药物,如风湿性或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,多于每天清晨和上午关节疼痛较重。如服消炎止痛等药物,可在早晨加大剂量服1次,效果最好,且可免去中午的1次服药。

  降糖药:糖尿病患者在凌晨对胰岛素最敏感,这时注射胰岛素用量小,效果好。甲糖宁(D860)宜上午8时口服,作用强而且持久,下午服用需要加大剂量才能获得相同的效果。

  强心药:心脏病患者对洋地黄、地高辛和西地兰等药物在凌晨时最为敏感,此时服药,疗效倍增。

  降胆固醇药:由于人体内的胆固醇和其它血脂的产生在晚上会增加,因此,病人宜在吃晚饭时服用降胆固醇的药物。

  催眠药、驱虫药、避孕药:一般宜在晚上临睡前半小时服用。抑制胃酸的雷尼替丁、法莫替丁可以选择每晚睡前服用,因为胃酸的分泌有昼少夜多的规律。

  来源: 39健康网

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8 草根星空_民间偏方网京ICP备13007654号-1
站长联系:vipyouxiang@126.com
注: 本站内容全部取材于网络信息或网友上传,如有雷同或版权问题,请通知本站,本站将立即处理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