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代是个诗意盎然的时代,大小诗人多如牛毛,然而真正排得上名号的,也不过我们熟知的那几位而已。李商隐就是其中一位,晚唐时期的诗人大多活在前辈们的光环下,压力山大,大有大不如前之势,而李商隐却将晚唐的诗推向了另一个高峰,成为了继杜甫之后,唐代七律发展史上的第二座里程碑。
李商隐的一生过得极不如意,换做我们任何一个人,可能都会憋屈死,因为他的官途简直太不顺利了,在恰当的时候他遭逢变故无法从仕,不恰当的时候他又失去了进入核心政治圈子的机会。
李商隐,字义山,号玉溪生,又号樊南生,他五岁就能吟诵经书,七岁便可写出一手好字,可惜未满十岁的时候他的父亲便去世了,由于他是家中长子,便承担起了“光耀门楣”的重任。无奈,李商隐家里并不富有,他跟着母亲过着清贫的生活,在他的诗中,还写了他少时曾替人抄书挣钱,补贴家用呢!
堪称神童的李商隐在十六岁时就已经非常出名了,但是晚唐不比盛唐,不是谁诗才好谁就能在科举中脱颖而出的,李商隐就是最好的例子。唐大和三年,李商隐搬到洛阳居住,他的出众诗才很快就使得白居易、令狐楚等人对他刮目相看。
白居易那时已经处于晚年时期,见到年轻又优秀的李商隐,也喜欢的不行,他曾对李商隐说:“要是来生我能转世成你的儿子就好了!”白居易不知道,自己随意说的一句话竟然让李商隐当了真,李商隐的第一个儿子出生以后,他真的怀疑这是白居易老先生的转世,还郑重其事的给长子取名为“白老”,可惜白老天资愚钝,根本就不是读书的那块料,反倒是李商隐的次子衮师聪明过人,有了几分“白居易”的风采,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。
上面提到了白居易,也提到了令狐楚,白居易对李商隐的影响并不大,令狐楚才是那个影响了李商隐一生的人。令狐楚是唐朝宰相,是跻身晚唐核心政治圈的大人物,同时他也是个文学家,李商隐的文采让他颇为欣赏,便主动生出结交之意,聘李商隐为其幕僚,帮助李商隐在洛阳站稳脚跟,其实也就是让自家儿子令狐绹出去玩的时候带上李商隐,让李商隐融入他们的圈子。令狐楚对李商隐来说算是恩师,是他把李商隐拉入了政治圈。
此时,也是李商隐开始参加科举的时候,他屡屡受挫,却不曾灰心。只不过早在太和四年他的好友令狐绹就考中进士了,这让他逐渐焦躁起来。最后他终于在开成二年中了进士,不过这其中却是掺杂了令狐楚父子对值考官施加影响后的结果,否则李商隐的进士之路还不知道要走多少年呢!
不得不说,李商隐能走得这么顺遂,令狐父子真的给予了他很多帮助,但是令狐楚去世以后,李商隐却给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当了幕僚,娶了王茂元之女为妻。众所皆知,令狐父子是“牛党”,而王茂元与李德裕交好,属于“李党”,李商隐的这般做法,在众人眼里无异于背叛恩师令狐楚以及故友令狐绹。很快他就付出了代价,那就是在参加授官考试的复试中被除名。
自那以后,李商隐的人生就开始走下坡路。第二年他再次参加参加授官考试,成功通过以后却只得了一个秘书省校书郎调任弘农县尉的结果,远离权力中心。不久他就辞官了,再然后他的母亲去世,他不得不在家闲居三年。等到他结束了守孝,李党遭到皇帝排挤,很快就被贬的贬,抓的抓,死的死,李商隐的官职小到人家根本就想不起,可是他非要跟着被贬的桂管观察使郑亚同去桂州,这更让人相信他是“李党”了,所以他一次又一次被排挤。唐宣宗大中末年,李商隐病故,结束了他这憋屈的一生。
唐代是个诗意盎然的时代,大小诗人多如牛毛,然而真正排得上名号的,也不过我们熟知的那几位而已。李商隐就是其中一位,晚唐时期的诗人大多活在前辈们的光环下,压力山大,大有大不如前之势,而李商隐却将晚唐的诗推向了另一个高峰,成为了继杜甫之后,唐代七律发展史上的第二座里程碑。
李商隐的一生过得极不如意,换做我们任何一个人,可能都会憋屈死,因为他的官途简直太不顺利了,在恰当的时候他遭逢变故无法从仕,不恰当的时候他又失去了进入核心政治圈子的机会。
李商隐,字义山,号玉溪生,又号樊南生,他五岁就能吟诵经书,七岁便可写出一手好字,可惜未满十岁的时候他的父亲便去世了,由于他是家中长子,便承担起了“光耀门楣”的重任。无奈,李商隐家里并不富有,他跟着母亲过着清贫的生活,在他的诗中,还写了他少时曾替人抄书挣钱,补贴家用呢!
堪称神童的李商隐在十六岁时就已经非常出名了,但是晚唐不比盛唐,不是谁诗才好谁就能在科举中脱颖而出的,李商隐就是最好的例子。唐大和三年,李商隐搬到洛阳居住,他的出众诗才很快就使得白居易、令狐楚等人对他刮目相看。
白居易那时已经处于晚年时期,见到年轻又优秀的李商隐,也喜欢的不行,他曾对李商隐说:“要是来生我能转世成你的儿子就好了!”白居易不知道,自己随意说的一句话竟然让李商隐当了真,李商隐的第一个儿子出生以后,他真的怀疑这是白居易老先生的转世,还郑重其事的给长子取名为“白老”,可惜白老天资愚钝,根本就不是读书的那块料,反倒是李商隐的次子衮师聪明过人,有了几分“白居易”的风采,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。
上面提到了白居易,也提到了令狐楚,白居易对李商隐的影响并不大,令狐楚才是那个影响了李商隐一生的人。令狐楚是唐朝宰相,是跻身晚唐核心政治圈的大人物,同时他也是个文学家,李商隐的文采让他颇为欣赏,便主动生出结交之意,聘李商隐为其幕僚,帮助李商隐在洛阳站稳脚跟,其实也就是让自家儿子令狐绹出去玩的时候带上李商隐,让李商隐融入他们的圈子。令狐楚对李商隐来说算是恩师,是他把李商隐拉入了政治圈。
此时,也是李商隐开始参加科举的时候,他屡屡受挫,却不曾灰心。只不过早在太和四年他的好友令狐绹就考中进士了,这让他逐渐焦躁起来。最后他终于在开成二年中了进士,不过这其中却是掺杂了令狐楚父子对值考官施加影响后的结果,否则李商隐的进士之路还不知道要走多少年呢!
不得不说,李商隐能走得这么顺遂,令狐父子真的给予了他很多帮助,但是令狐楚去世以后,李商隐却给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当了幕僚,娶了王茂元之女为妻。众所皆知,令狐父子是“牛党”,而王茂元与李德裕交好,属于“李党”,李商隐的这般做法,在众人眼里无异于背叛恩师令狐楚以及故友令狐绹。很快他就付出了代价,那就是在参加授官考试的复试中被除名。
自那以后,李商隐的人生就开始走下坡路。第二年他再次参加参加授官考试,成功通过以后却只得了一个秘书省校书郎调任弘农县尉的结果,远离权力中心。不久他就辞官了,再然后他的母亲去世,他不得不在家闲居三年。等到他结束了守孝,李党遭到皇帝排挤,很快就被贬的贬,抓的抓,死的死,李商隐的官职小到人家根本就想不起,可是他非要跟着被贬的桂管观察使郑亚同去桂州,这更让人相信他是“李党”了,所以他一次又一次被排挤。唐宣宗大中末年,李商隐病故,结束了他这憋屈的一生。
郑板桥,原名郑燮,字克柔,人称板桥先生,扬州八怪之一,是清朝著名的文人画家。
郑板桥这一辈子只画兰、竹、石这三样东西,他曾自称:“四时不谢之兰,百节长青之竹,万古不败之石,千秋不变之人”。历史上的郑板桥是个幽默风趣、脾气古怪的人,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郑板桥的故事。
郑板桥的画很是有名,他的诗书画,世称“三绝”,千金难求,属于有价无市的宝贝,许多人都想买他的画。而郑板桥呢,他和别的画家不一样,历来文人画家卖画都是遮遮掩掩的,不肯开出明确的价码,把自己的画炒得很贵,郑板桥的画则是明码标价的。
早年郑板桥为生活所迫常以卖画为生,后来郑板桥当了官,政绩显著,他还是做回了老本行,卖画!
郑板桥做生意就像他这个人一样,大方爽快,他制定了一套《板桥润格》规定:“大幅6两,中幅4两,小幅2两,条幅对联1两,扇子斗方5钱。凡送礼物食物,总不如白银为妙;公之所送,未必弟之所好也。送现银则心中喜乐,书画皆佳。礼物既属纠缠,赊欠尤为赖账。年老体倦,亦不能陪诸君作无益语言也。”
可是,即使这样,郑板桥的画还是很难买到。许多豪绅常以得到郑板桥的书画挂在厅堂作点缀为荣,但郑板桥却不慕名利,心情不好就不给他们卖画和作画,所以他们只能另辟蹊径得到郑板桥的画作。
有一帮豪绅知道郑板桥爱吃狗肉,他们打听到郑板桥要和朋友登山郊游,于是就收买了郑板桥郊游的必经之路的农舍主人,让农舍主人提前煮一锅香喷喷的狗肉。等郑板桥路过的时候,农舍主人就拿狗肉招待郑板桥,最后再让郑板桥作书画以作纪念。郑板桥吃了别人的狗肉,为了表达感谢之情,他就作了一副书画送给农舍主人。后来,有一次宴会上,郑板桥偶然看见自己送给农舍主人的画作竟然就挂在厅堂上,他这才知道自己因为嘴馋被骗了!
还有一次,当地一位豪绅请郑板桥替他写一个门匾,郑板桥的名言是“索我画,偏不画,不索我画,偏要画”,按照他的臭脾气,他完全可以不给这位豪绅写门匾。可是这位豪绅他不好得罪,也得罪不起,因为这位豪绅平日里经常巴结官府,是一个后台超级硬的家伙,郑板桥再不愿意最后也还是答应了下来。
脾气古怪的郑板桥怎么可能老老实实地给豪绅写门匾呢,他灵机一动,就想出了一个既能满足豪绅的要求又能让自己解气的法子。
豪绅派人来取门匾的时候,郑板桥就故意写了“雅闻起敬”四个字,在给门匾上漆的时候,郑板桥专门吩咐漆匠只漆“雅、起、敬”三个字的左半边。交代完以后,他才高高兴兴的把做好的门匾交给了豪绅。
过了一段时间,这块门匾上没有上漆的地方都掉色了,这样一来上了漆的地方就显得格外惹眼,豪绅某天抬头一看,气得不行,原来的“雅闻起敬”竟然变成了“牙门走苟”!豪绅脸色涨得通红,这不是明摆着骂他是衙门的走狗么!
隋末唐初时期,东突厥势力是最为强盛的阶段,拥有百万雄师不说,周边的国家因惧怕其实力还纷纷前来归降,丝毫不弱于汉朝、唐朝!东自契丹、室韦,西边的吐谷浑、高昌,各国都臣服于突厥。另外中原的割据势力如薛举、窦建德、王世充、刘武周、梁师都、李轨、高开道等人,他们虽然各自称王为帝,但都统一的向东突厥称臣过。
那时,东突厥的首领是始毕可汗,阿史那·咄吉世。609年,始毕可汗之父启民可汗逝世,隋朝的隋炀帝杨广将阿史那·咄吉世定位下一任可汗,史称始毕可汗。
隋炀帝对始毕可汗之父启民可汗礼遇甚厚,当时很多隋朝臣子都站出来反对,但是都惹怒了炀帝,结果炀帝发怒,还杀了一大批人。启民可汗依附于隋朝的时候,东突厥并不强盛,甚至可以说是很弱小的,要不是隋朝在背后撑腰,它早就被其他势力给吞并了!
始毕可汗继位以后,还是坚持启民可汗的亲隋政策,他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向隋朝上书,请求将隋朝的和亲公主义成公主,即启民可汗之妻嫁给自己。其实按照他们突厥的婚俗,继娶是一件很平常的事,但是始毕可汗为了表示自己对隋朝的尊重,还是要向隋炀帝请示。炀帝非常满意始毕可汗的态度,遂同意了这门婚事。
自始毕可汗继位以来,东突厥发展得尤为迅速,短短的6年时间里,东突厥已经成为了一方霸主。周边小国纷纷归降于东突厥,很多中原割据势力也不得不向始毕可汗低头,隋朝逐渐将始毕可汗视为重点关注对象,忌惮不已。
615年,始毕可汗来到洛阳朝见隋炀帝,可隋炀帝却听从了裴矩的建议,不但让始毕可汗之弟迎娶隋朝公主,还册封他的弟弟为另一个可汗,打着分散他的权力的主意。始毕可汗非常愤怒,从此和隋朝断交,还出兵攻打隋炀帝,袭扰隋朝边境。
那时李渊还是隋朝的臣子,为了对付强悍的突厥兵,他专门挑选了一批体格强壮的士兵二千人,让他们按照突厥人的生活习惯训练了一段时间,然后趁着与突厥兵作战的时候偷袭突厥士兵。这样下来效果很是显著,始毕可汗屡次败在李渊的手上。
这些只是一些小兵小战,始毕可汗并没有发挥他全部的实力,他在等一个更好的时机,如今的他已经拥兵百万,等隋炀帝被众割据势力一举推翻之时,便是他站出来号令群雄之机。可是,割据的中原群雄纷纷来依附于他,最后他也没能成为天下之主,反倒被李渊抢了先。李渊建立了唐朝,成为了始毕可汗称霸之路上的最大的对手,等到始毕可汗准备好一切打算出兵攻打李渊的时候,他却突染重病,很快就去世了。
李渊在始毕可汗死后,还在长乐门为之发哀,并派使者送去奠仪帛三万段。据说,618年的时候,始毕可汗居住的帐篷自己破裂了,李渊得知此事后让萧瑀来预测吉凶,萧瑀引用了隋文帝的一次经历,说隋文帝有一次到了许都,可是那城门却无缘无故倒塌了,更神奇的是就在那一年隋文帝病逝了!想必始毕可汗的大限之期也快到了吧!果然,不久以后就传来了始毕可汗病亡的消息。